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选》诗、赋体下都列有“哀伤”类,所录抒发哀伤之情的作品更多。本文从生命无常之痛、女性命运之悲、人生际遇之恨等三个方面对《文选·赋》哀伤类予以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这类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杰出散文家韩愈祭他亡侄十二郎的一篇祭文,这篇文章是古代祭文的名篇。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祭文由于所祭的对象不同,有的主要在于称项死者,  相似文献   

3.
王勇 《教育文汇》2006,(11):47-48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祭文,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不但全篇写情,而且写得非常真,非常深。历来被称为“至情”之文。《古文观止》评此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声声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记得学这篇文章之初,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朗读者那凄婉哀伤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相似文献   

5.
一名三年级男生因为失去母亲而产生哀伤情绪。咨询师利用沙盘游戏辅导方法,通过十二次沙盘游戏和咨询师的陪伴引导,提供了 "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涵容了来访者的情绪。来访者的创伤、内心意象借由沙具,在沙画里真切地反映出来,进而得以转化和疗愈,哀伤情绪也得到了疏解。  相似文献   

6.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往往读出一种凄婉之感,哀伤之美。而听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我却感觉到在凄美、忧伤的怀念中,生命之花原本可以如此绚烂。一、“苦”字当头,铺设情感发展的桥梁开课伊始,窦老师把作者史铁生以校友的身份介绍给大家,使人备感亲切。同时出示史  相似文献   

7.
哀伤主题在《文选》中占有相当比重。哀伤之情普遍进入汉末至六朝文学,既为这一阶段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所决定,又与作者审美与取材趣尚相关。这一主题的表现具有时代特色与阶段性区别,从一个侧面昭示了文人精神风貌的变化,折射出文学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丧失经验为人生之必然,但因丧失而引发的悲伤情绪,却是难以承受之重。突发的丧失事件,有时会造成"心理休克"现象,表现为内心混乱、不知所措、复杂的情感反应、社会退缩或攻击性增强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一旦经历突然的丧失如丧亲或同学的突然离世,常常表现出剧烈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恰当而及时的哀伤辅导,不但有助于他们缓解身心痛苦,减少正常哀伤向复杂哀伤转变,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习得对负性事件的积极赋意,有助于提升耐挫力和心理复原力等。校园哀伤辅导对应于校园内发生的丧失事件,易感人群不仅限于学生,包括和丧失的人事物有较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句,课文对“其”字的注释是“语气助词,表示猜测”,可第三册《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其”的注释却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祭十二郎文》中“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10.
重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又有新的感触,这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散文之于我,就像那朵海棠花之于川端康成.文章向我们诉说了一种哀伤的美,而在这片哀伤之美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苦涩.人生如花,该有儿多"哀伤"?下面略从生命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哀伤"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为深化中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广西区教委师范处从1995年起,向全区各师范学校推广“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改革模式(以下简称“十二字模式”)。“十二字模式”的总目标是“高效益”。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都是为了达到高效益。大家知道,教学效益是评价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之一。对“高效益”,师范处张兆飞处长在他的论文中指出:“是对‘大信息’、‘全开放’和‘多媒体’运行情况的反馈系统和测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都必须根据信息反馈适时调整各自的活动角色,以…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应如何精益求精──以“指”字词条为例刘瑞明《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是汉语词典之冠,成就及优点多有,此不赘及。人们对于心爱之物总想尽力使它臻于更好,对如何精益求精试作刍言,或可有助读者检阅和以后修订时参考。《汉大》拟出十二卷,...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在原来总结的“四关”、“入法”、“六处理”、“十个字”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关”、“十二法”、“九处理”、“十二字”实践教学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习题中,有关求解某物理量之比的问题屡见不鲜。这类习题对学生来说是较难的,多数学生感到挠头,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三步骤,十二字”的解题方法,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三步骤,十二字”是指:一、写表达式;二、作比化简;三、代数计算。所谓“写表达式”是指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通过恰当的变形,将所要求比的物理量正确地表示出来。形成两个表达式。“作比化简”是说将前面写出的两个表达式作成比例式,并且化简,使之成为最简比例式。“代数计算”就是将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纳兰容若的塞上词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是发兴亡之感,有的是写行役之苦,有的是抒怀人之愁,有的是状塞外之景。概括起来,词人描绘的是一幅苍凉雄放而又凄婉幽咽的塞外风情图,是词人留给我们的一幅深情远致而又迷惘哀伤的塞上心路历程图。  相似文献   

16.
《祭十二郎》中,“其”字先后出现了33次,既可作代词、副词,又可作连词、助词,几乎涵盖了“其”字的所有用法,章成了能体现“其”字用法的集大成。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粲是建安文学史上“七子之冠冕”,其诗号称“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歌创作随其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前、后不同的风格特色。前期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多哀伤、沉郁之情,诗风苍凉悲慨。后期政治上深得重用,尽展才华,心情乐观开朗,诗风慷慨豪壮。  相似文献   

18.
李代鸿 《贵州教育》2012,(12):27-28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丧失的不幸。大则会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肢体,甚至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小则会失去宠物,失去钱财。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失去面前,人自然就要产生悲观痛苦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哀伤。哀伤的含义就是因为丧失而悲哀。对于人来说,在丧失面前,产生哀伤心理,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其实,在很多高等动物失去同类的时候,也会产生哀伤情绪。像大象,猴子之类的动物,在失去同类后哀伤情绪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丧失经验为人生之必然,但因丧失而引发的悲伤情绪,却是难以承受之重.突发的丧失事件,有时会造成"心理休克"现象,表现为内心混乱、不知所措、复杂的情感反应、社会退缩或攻击性增强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一旦经历突然的丧失如丧亲或同学的突然离世,常常表现出剧烈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恰当而及时的哀伤辅导,不但有助于他们缓解身心痛苦,减少正常哀伤向复杂哀伤转变,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习得对负性事件的积极赋意,有助于提升耐挫力和心理复原力等.校园哀伤辅导对应于校园内发生的丧失事件,易感人群不仅限于学生,包括和丧失的人事物有较密切接触的教职工以及当事人的家人.校园哀伤辅导也不仅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因丧失经验常常可以引发对存在和获得的感知,常常可转化为个体乃至集体的生命教育、人生观教育、感恩教育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怎一个“考”字──高中毕业生复读现象面面观福建孙宋飞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取大学就一直成为挤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于是,“7月冲刺,8月哀伤,9月再度苦读”就成了那些初试不利,再试不第,志在必取学子们的复读三步曲。据福建省某校对千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