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正逐步形成.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和司法执法不公,正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儒家法律思想对当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重权力、道德,轻法律;重调解,轻诉讼思想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民主的伴生物,法治的实现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而且要有普遍的法治观念,其中公民法律意识为法治秩序提供着内在的驱动力和必要的精神支撑,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是法治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较低的状态,努力塑造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是我国当前政治进程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正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变化的途径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和不平衡。为此,在促进公民法律意识变化途径的选择上,一是要发挥电视优势,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二是农村普法宣传活动要增强实效,三是要兴利除弊,积极发挥网络作用。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相比.中国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起步较晚.缺乏教育法律实践以及人们对教育活动认识的局限性等原因,我国仍缺乏与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相匹配的教育法律意识.良好的教育法律意识是教育法律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公民进行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依法治教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就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来看,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包括陈旧的传统法律观念、社会不良因素、学校法制教育、家庭成长环境及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无疑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君 《教育与职业》2004,(27):75-7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司法公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一、法律意识的涵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将“法律意识”解释为“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现阶段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又有现阶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然而法治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理性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该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是"理性公民法律意识",指以伦理性价值为根基,以主体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法和法律现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于法治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心理反应、情感、思想和评价的总称,研究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较高水平人才,应在人格形成、知识构建、及社会实践中有途径吸纳法律知识,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提高自身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从研究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研究生公民性塑造的重要性,并从教学方法的改良,自律精神的培养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其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公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运用、维护法律,实现科学立法和自觉守法。但我国自古以来传统观念比较封建,因此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探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途径和对策,以求寻找一条更适合我国法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彭超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50-151
法律在当代中国社会,尤其在经济生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法治,作为奠定于商品和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理想治国方略,其关键不只在于完善的制度及其严格的执行和遵守,更在于法律及其运作过程中所内含的法治理念,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的要素和取向。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应确立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普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良性法律意识。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正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更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必须帮助他们确立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公平竞争和契约(合同)意识,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策参与已成为现代政府推动公共事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但在公民社会的利益取向及其对政策过程的关注度、政策过程的开放程度、参与的成本与效率因素以及政府的信任程度等五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公民社会实际参与和影响政策过程的范围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这不但会影响中国公民社会成为政策过程中一股正向有序的建设性力量的进程,而且易制约具有民意基础的政策过程的良性运行.因此,在追求和实现政府善治和社会和谐双重发展目标的当下,对上述五大因素的分析和探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但是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并严重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多维度探索出我国高校法律意识教育的合理性改革,培养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参考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要完成这项改革,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商鞅是古代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为本”、“刑无等级”、“以法为教”、“严刑峻法”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起到了内在驱动的作用,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现阶段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又有现阶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