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在党的八大前后.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基本思路、模式、方案与原则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其中,不少观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是最早提出且富有创见性。陈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不仅丰富了党的八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有效地指导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奠定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先导。  相似文献   

2.
“一五”时期,党的经济建设方针逐渐形成,周恩来在“八大”会议上作了完整的表述。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思想于1958年和1959年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毛泽东的过错是伟大的革命家的一时失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八大”前后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经验教训永远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大”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从实际出发规划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展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刘少奇、陈云、李云、李富春等领导人,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八大”路线并未坚持下来,但“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八大”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济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觉察到以苏联摸式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个有创见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这些恩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重大的丰义。  相似文献   

5.
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问题,成了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八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进行了积极的、创造性的探索,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认识。回顾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对于解决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20年时间里,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过程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最终确立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继续向纵深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贯穿于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过程始终是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我国借鉴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模式急需改革和调整。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此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革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准备,并在经济、政治、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方针,这对当时社会主义的改革的积极探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20年时间里,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过程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最终确立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继续向纵深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贯穿于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过程始终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从建国初到"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对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正确地对待国内外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八大路线和40年的历史告诫人们: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善于研究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邓小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事业的巨大指导作用,深刻揭示了“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黄耀丽 《时代教育》2010,(9):296-296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共八大召开前后这段时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积极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前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既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又重视文化学习教育;既重视国内的专业学习教育,又重视向苏联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克服了一些共产党员的骄傲自满情绪,遏止了腐败的滋生,提高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右派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总结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探索总结是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史泽源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19-25,6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并以苏联等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经验教训为镜鉴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具体包括:对以粮棉为主导、兼顾副业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责任制问题的探索,对利用经济规律发展农业的探索,及对工农业关系的积极探索等。这些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为了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在八大前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走过了坎坷、曲折的历程,提出了搞好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在发展道路、经济体制、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宝贵的思想和方略,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上提出了民主要制度化、法 制化,倡导民主监督原则,强调健全法制,依法办事,这些应充分肯定。但是,由于党对此 认识不足,措施乏力,党内民主不健全,没有彻底扭转权大于法的现象。鉴于此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识,在 党的领导下,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几经曲折,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已进行10年的探索被迫中断。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理解的误差和把社会主义模式凝固化以及急于求成、超阶段发展的“左”倾思想与情绪长期占上风。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八大”突破苏联模式 ,探索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从实际出发规划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指导方针 ;毛泽东、刘少奇、陈云、李富春等领导人 ,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八大”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但“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八大”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