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使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1—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基于TAPIO脱钩模型探究黄河流域耕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耕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整体呈现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为此,要通过实施碳源减排、重点区域差异化及强化绿色交易减排秩序等措施,促进黄河流域耕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协调共赢,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创新能力的低下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来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制度性约束,这些约束使得关于激励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种因素量化,基于面板分析模型,对中国东部地区11省市2003—2012年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量均呈现增长的态势下,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固定的均衡关系;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高能耗、高污染模式依旧存在,低碳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辽宁、北京、天津以及上海这四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的弹性与其他省份相比明显偏高。因此,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高的双重约束下应当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大碳排放控制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整合、优化、转型、升级,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河北省唐山市是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可行路径的探索问题,研究唐山市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十三五”时期唐山市分行业4种主要能源消耗量的面板数据,结合Tapio研究思路构建碳排放脱钩模型,对唐山市6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程度进行测度,并采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探讨唐山市工业6大支柱产业碳排放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唐山市工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碳排放脱钩状态存在“负脱钩—连接—脱钩”的脱钩优化趋势,但波动性较大;只有医药制造产业基本实现了脱钩,其他产业间歇性出现强脱钩或弱脱钩;能源强度效应是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则是导致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2017年的年度数据,研究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进出口贸易对河南省碳排放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进出口贸易额每增加1%,碳排放量减少0.25%,河南省不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河南省不存在对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存在U型曲线,人均GDP的拐点在2008年;根据脉冲响应函数来看,碳排放自身的影响是先升后降的,以第2期为拐点,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初期逐渐变大,达到某一时点后,会固定在某一水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碳排放模型测算四川省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应用Tapio模型判断区域内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评估农业经济低碳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16年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是6.27%、1.26%;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理想状态—相对理想状态",2012年则呈现出完全脱钩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吹响了新时代黄河保护和发展的号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背景,构建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测度体系;选取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对其经济综合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说明沿黄9省区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选取的数据采用TOPSIS-熵权法。估算了2012—2016年沿黄9省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测度分析。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省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分项指标来看,创新、绿色和开放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若使黄河流域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1998-2013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利用改进的Kaya恒等式与LMDI法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负向驱动农业碳排放,产出因素和结构效应则正向驱动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从2006年以后实现脱钩,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因此,建议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和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三方面促进农业生产减排。  相似文献   

9.
研究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和ESDA等方法对滁州市19902011年间碳排放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滁州市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波动增长,增速反弹回升期,缓慢增长期等四个变化阶段;滁州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效率总体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而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期碳排放空间分布类型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研究最后提出推进滁州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该结果也可为低碳城市定量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百年来中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和主题进行研究。从目标维度来看,课程标准中的提及次数在百年中的演变总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在20世纪,目标提及次数发展相对缓慢,呈现低速增长;进入21世纪,目标提及次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主题维度来看,课程标准中的提及次数呈现多元文化为主,其他各项发展不均衡的特点。面向未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可加强行为和行动维度的关注、融入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理念以及增进全球化主题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西省1985-2010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FAI)以及碳排放数据,建立OLS回归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陕西省FAI、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FAI、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最后,建议陕西省积极实施相关节能减排措施,合理调节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因地制宜,深度发掘具有陕西特色的旅游产业资源,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湖北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借鉴以往研究成果,根据1980—2010年湖北碳排放等生产要素和GRP数据,对湖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是湖北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以大量的碳排放和劳动力使用为基础,经济增长仍然保留着相对传统和粗放的模式.湖北应大力推进能源低碳化,建立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提升资本要素拉动经济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为样本,选取1978-2012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煤炭资源的产量、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三个变量存在均衡关系,煤炭产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受到煤炭产出和消费的双重影响;此外,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始终起到促进作用,而煤炭产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不明显,并且煤炭产量与煤炭消费量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有显的推动作用,而基础教育则没有;教育在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呈逐步递增趋势,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由于所处发展阶段和自身能源状况的刚性约束,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以煤为主和碳排放总量与增量双增长的局面。因此,节能与碳排放约束也就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整体要求。湖南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样具有高能耗、高排放性特征,这就要求湖南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充分认识能源的刚性约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加强政策引导,构建科学的节能型能源消费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方言中的名词“子”尾词特别丰富,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人群对此类词的使用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民的调查发现,名词“子”尾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较为频繁,且使用情况受到职业的影响。使用比例与使用者的年龄成正比,与使用者的学历成反比,女性使用此类词较男性要少。从使用总体情况来看,此类词的使用正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文章选取2009-2018年成渝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28个数据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σ收敛性检验判断成渝整体耦合协调差异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都呈稳步增长趋势。从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系统滞后型和经济增长系统滞后型以及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系统同步型。从耦合协调程度来看,2009-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上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性愈发加强。从σ收敛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以及四川和重庆的耦合协调都呈现阶段性σ收敛,高等教育经费、专任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以及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8.
达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基于2005-2020年江西省的数据,本文采用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测度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2)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3)赣南区域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水平高于赣北区域以及赣中区域。(4)从全省核密度曲线来看,整体呈现出左移的趋势,峰值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现有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数量脱钩理论研究了1995—2015年中国三大区域、30省市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并对区域碳排放减排目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总体呈"M"型波动特征;东部脱钩指数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区域间脱钩状态变动较大,呈差异化特征。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可见需要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实施碳减排。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和湖北的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的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交互相关分析(MF-DCCA)研究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的动态交互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的交互相关关系呈现显著的多重分形特征.小波动的持续性主要受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的自相关的影响,而大波动的持续性主要受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的交互相关的影响.而且,湖北空气质量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的交互相关的多重分形强度大于深圳的.此外,交互相关的多重分形性归因于小波动与大波动的长程相关性和胖尾分布,且胖尾分布对多重分形性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