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山西民歌《打酸枣》改编合唱曲的一些音乐特征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为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的多声部运用的技巧。归纳如下:一、调式调性;二、复调;三、曲式结构;四、动机、织体、模进、支声复调等技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合唱音乐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趋势在当今的合唱音乐中越来越迅猛。对比传统的民歌音乐,民族合唱音乐从音乐结构、唱腔特点、舞台表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其变化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民族合唱音乐的小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3.
4.
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拥有丰富的演唱技巧和个性化的曲式结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在简要阐述《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左权开花调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歌词内容与曲式结构特征,继而从节奏、速度、方言、情感四个方面总结了左权民歌合唱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表演艺术,童声合唱团一直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重要园地,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合唱作品的案头工作是合唱排练前的全面准备工作,它是指挥家专业技能和个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指挥家心中完美音响的第一步。本文以合唱《可可西里》为例,论述如何做好童声合唱作品案头工作中的理论分析、实践处理,以期有效提升童声合唱团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歌改编长笛曲是在原有民歌旋律和音调上加工改编而成的,既保留了传统民歌的音调特色,又便于发挥长笛的演奏技法,它是对长笛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论文主要从长笛技法的演奏方法、音色、气息、运指及气颤音等方面就如何演奏这类作品做一定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节奏为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鉴赏为主,建立学生合唱意识;歌曲为梁,培养学生合唱情感三个方面对合唱教学作了探索,不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复调音乐理论开始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经过几代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的努力,他们创编了大量具有多样性复调技法的音乐作品集,这些作品不仅证明了我国作曲家运用复调技术创作的高超能力,同时也为高等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创编实例。本文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华先生创编的《中外民歌钢琴曲集》为分析对象,剖析其典型复调技法在织体创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欧洲正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音乐大师不计其数,李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李斯特创作的音乐流传最广,最使世人瞩目的就是钢琴改编曲。他的作品以内容丰富、感染力强而著称,是至今世界钢琴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爱之梦》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文中从几个方面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进行了研究,并以《爱之梦》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这项研究的同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希伯莱奴隶合唱》选自歌剧《纳布科》,这是一首混声合唱作品,音乐静穆中带有忧伤,内心起伏激荡,热烈歌颂了被俘的希伯莱人不甘受奴役,思念家乡故土,怀念祖国的真挚情感。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层次及内容,速度力度及演唱艺术处理,指挥分析等几方面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编者对原著的阐释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核心问题。文学作品的阐释有主观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客观性的一面。不同改编者的阐释方式和角度,常常差异明显,这就导致了名著改编类型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周晓春 《家教世界》2013,(4):241-243
根据六六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双面胶》作为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典型,近两年来备受争议和关注,其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刻画与电视剧的出入之处也引发了关于家庭伦理电视剧改编的思考,《双面胶》以其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极端的表达方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具争议的几部家庭伦理剧之一,它所呈现出的中国式家庭伦理与生活化的情节叙事也成为了比较的重心。评论的热点在于六六原著小说中的残酷性与电视剧改编后呈现的不同于小说的"缓和"局面。小说与电视剧各有各得叙事方式、叙事语言,两者的互动,使的文字与影像相互补充,使得受众扩大了感知范围,开阔了接受的视线。电视剧的繁荣景象也带动了小说新理念的催生,因而两者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共生互赢。  相似文献   

13.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虽然影像和编剧对作品的充分展示是从文学到电影剧本改编质量的决定因素,但是文化因素对电影剧本改编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编剧对作品的主题风格的把握、作品自身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于作品文化氛围的营造、人物性格的塑造等方面,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所以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合唱名作《茨冈》选自由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所作的《混声合唱曲集》,这是一首混声带伴奏的合唱作品。本文将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巧、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排练要点、情感处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以期能够对于这首合唱作品的传播与演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21,(4):66-7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出现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当时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改编为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案例层出不穷。此类"名著改编"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出现的同类改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透露出抗战环境下文艺实践活动与时代社会思潮的互动关联。在这种改编热潮中,巴金《家》的改编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将《家》的改编纳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家》的改编在同类改编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这一文学史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所体现出的基本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17.
18.
皮欢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5):116-123
储望华的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选取了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及戏曲音乐为题材进行钢琴改编创作。这七首钢琴曲颇具中国民族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神韵。本文将从音色的视觉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影视创作重要来源之一的改编,总存在着与小说原著的差异性。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形式本体上的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创作/改编者的主观作用,也是形成差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作为异性改编,性别在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女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体现无疑,而男性导演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也同样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哈利·波特》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可以展现出性别对创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方之珠》是刘孝扬改编的流行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在保持乐曲原有艺术魅力的同时,以合唱形式给予其新的美学内涵。本文以《东方之珠》为例,从词曲作者罗大佑的创作角度出发,通过刘孝扬的改编版本与原作相对照的方式,对刘孝杨的音乐合唱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让听众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刘孝扬先生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对我国合唱音乐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