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资源。如何使用好《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怎样让我们的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由说教走向生活化、教学形式由说教走向活动化、教学时空由说教走向开放化、教学评价由说教走向多样化等方面的做法进行简单的阐述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小学德育活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本文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活动融合的产生背景、实践价值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凝练主题,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目标相结合;丰富内涵,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建构课程,将传统文化与德育体系相结合;神形兼备,将传统文化和儿童生活相结合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寻求实施策略,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小学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育功能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定位的窄化或泛化、划分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功能的错误以及对个体超越性功能的忽视等问题。我国学者鲁洁教授的研究从德育的本体价值、道德的内在超越性以及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等角度出发来考察德育功能,把德育功能定位为“促进个体的人的社会化进程”,意味着传统德育观的“终结”和新德育功能观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卓晖 《中国德育》2012,(23):47-48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人生的底色。目前尽管“德育为先”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但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些现象与问题,我们在反复思考、追问、研讨、实践的基础上,以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有统一的认识、一致的目标,形成有机的...  相似文献   

5.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德育由于忽视学生情感和生活需求、脱离现实生活,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自主性,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难以转化为行为,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转向"。一、德育应由"塞进去"转向"引出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而这主要是一种受控制的行为。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视学生为受纳的"容器",把社会要求想方设法"塞进去",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自护意识呢?尽管幼儿园开展了不少安全教育活动,但是从幼儿的反馈来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依然比较弱。是教师重视程度不高,教育策略不当,还是家园配合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大班“防拐”教育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出发,谈谈对开展安全自护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柏冬鸽 《辅导员》2009,(19):63-63
本着“育人德为先,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健全德育组织机构,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全方位创建德育基地建设。其中,丰富的、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提高德育素养,“五色”主题活动便是成功一例。  相似文献   

9.
注重学生人性、人格与人品的养成,不仅是初中思品生活化课堂最本质的东西,更应成为初中思品生活化课堂的德育落脚点。"重养成",需要确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本理念,遵循"回归生活、引导生活"的基本原则,贯彻"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唯有这样,初中思品生活化课堂才会有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经历了从零容忍教育惩戒向恢复性教育惩戒的转变:零容忍教育惩戒凸显了犯罪—惩罚的教育惩戒理念,通过惩罚的威慑力来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而恢复性教育惩戒则关注失范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强调多方主体间共同协商来修复伤害,最终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格。两种教育惩戒的理念思维迥异,但具有目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均为教育惩戒权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教育惩戒权立法的启示:应将零容忍与恢复性教育惩戒相融合,妥善地把握零容忍教育惩戒的边界,在恢复性教育惩戒中重视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彭在羹 《中国德育》2007,2(5):44-44
大型的德育活动往往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大小不同、发展水平各异,而大型活动又无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效果不好。笔者以为,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途径多向渗透,才能产生实效。因此,德育活动不能一味求“大”,教师应多从“小”处着手,设计一些学生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小型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抓深抓实。  相似文献   

12.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因认知偏差和方法不当,很多时候德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思考。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应参与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活动,通过活动激发求知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做人做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出发,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这不仅对学生个体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索并构建小学和谐德育体系,力求小学德育诸因素的整体协调,小学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小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和谐德育”应体现根本特色,要秉承“和谐”原则,营造“和谐氛围”,这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德育科学理论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和善德育”融合了基础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价值观的校本化德育内容,是对基础德育内涵的一种延伸。本文在介绍“和善德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一线实践,探讨该体系下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中小学校本化德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品德可以使人健康成长,从社会层面上讲,只有社会上的每个人或大多数人都有良好的品德,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向心力,整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潘文吉 《辅导员》2013,(20):41-41
<正>德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时,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如安排缺乏多元性,活动缺少整体性,内容缺失教育性等等,依然让我们震惊。由此可见,重建一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管理,借助有效的德育载体,设计德育活动体系,也许是增强学校德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的改革策略之一。因此,整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德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时,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如安排缺乏多元性,活动缺少整体性,内容缺失教育性等等,依然让我们震惊。由此可见,重建一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管理,借助有效的德育载体,设计德育活动体系,也许是增强学校德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的改革策略之一。因此,整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整体方面呈现的形势却令人忧心。层出不穷的大学生伤人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但是仍旧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效率,即必须丰富学生的道德精神,而传统诗教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的裹挟中,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既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审视与开发的基础上,又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汲取后现代德育思潮对当代道德教育发展的启示,整合东西方道德教育价值资源,从而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获取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