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温家宝同志在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支持和关怀教育的重要事项之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我国教育知识动员的典型案例,折射出我国教育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反映了教育决策中的去行政化迹象。借助知识动员理论的研究视角,探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动议到决策的背景和过程,从知识生产者、知识使用者的互动关系中去把握我国教育决策的细微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教育知识动员的特点和潜在的挑战,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教育政策主体看政策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教育政策主体有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三部分组成。由于教育政策主体多元化,所以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集多种政策模型之长,并把系统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决策过程中,使教育决策更趋于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个方面对“双一流”建设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过程中,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高校之间办学经费的差距,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运行反馈等共同构成了问题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经验、学者意见和重点高校利益联盟的诉求组成了政策流;我国政府对一流大学建设的高度重视、国民情绪以及转型期利益群体的博弈构成了政治流。“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我国重大教育政策议程设置中政策之窗的开启更多地集中在政治流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程雅杰 《教育与考试》2013,(5):70-73,77
渐进模型是政策分析中一种基本的政策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211工程”、“985工程”及“2011计划”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标志性政策,存在于不同时期服务于不同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但呈现出渐进决策的特征。本文试图认渐进决策的视角解析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三大重要政策,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智库在帮助政府提高决策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满足政府决策需求在智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愈发紧迫.本研究从政策结构和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分析框架,选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为案例,探究世界一流智库研究成果满足政府教育决策需求的运行过程.研究发现,该智库积极参与政府教育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其不同阶段研究成果的知识属性分别表现为识别政策问题、设计政策方案以及监督政策实施和反馈政策意见.同时,该智库与不同的政策参与者建立互动关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推进问题确认与议程设置、政策形成与采纳、政策实施与评估各个阶段研究成果获得政府决策者的认可和支持.鉴于此,为提升我国智库研究成果服务政府教育决策的能力,我国可以完善教育研究成果的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服务需求的良性对接;加强智库与多方的互动,鼓励智库采取恰当的行动策略提高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智库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传播机制,提升其政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出台的涉及高职教育政策的三个5%为案例,通过这三个5%政策的决策背景和决策特征的分析,认为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政策决策和制度安排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决策和安排,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可能付出更多的损失性成本。因此,建议应改变高职决策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高职教育体系安排。  相似文献   

7.
教育决策是一个从确立政策问题、启动政策议程、设计和选择备选方案再到政策合法化的复杂过程。结合案例分析表明,包括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政策问题的性质、政党领袖、大众媒介、专家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政策资源、制度基础等在内的众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育决策的过程。为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为教育决策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决策总体来说是一种"政府推进型",体现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致使教育决策的过程和结果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外在制度,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来源于对作为内在制度的教育规律和决策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为了提高这种内生性品格,我国教育决策应该完善教育政策的决策体制、确立合理的教育决策价值取向、建立教育政策问题的预警机制和政策议程、优化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规则、注重政策预期分析和政策实验.  相似文献   

9.
因特殊的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部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了系列旨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本文从教育政策学视角,运用价值分析法对该政策从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及实践过程三个范畴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实行该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议程设置是政策过程的起点,对其进行追溯和分析有助于在复杂决策场域下对政策的制定背景、价值指向和生成逻辑进行解读。基于多源流理论,尝试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政策议程进行探析,发现:统计数据之变动、焦点事件之影响、相关政策之反馈为问题源流;政府政策的主导推动、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的支撑为政策源流;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舆情和国民情绪的反映为政治源流。经过问题流与政治流的碰撞实现初步耦合,政策流与问题流的交汇实现接续耦合,政策流与政治流的汇聚实现深度耦合,三源流持续互动交融、交织嵌套,政策之窗最终得以被推开。此外,政策在实际的制定过程可能会受到超出源流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洞悉其中的作用原理,才能更科学合理地为我国新时代政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