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现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强调工程教育的发展应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强调最低的准入标准;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标准相结合。在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时应考虑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传统及其管理体制、社会对工程教育的需求以及工程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成为工程界、教育界的广泛共识。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标准,进而提出了借鉴国际惯例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专业认证作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其地位与作用也愈加重要。本文聚焦13个《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从毕业要求、认证通用标准以及区域与国别三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国外认证组织在毕业要求设计中都遵循《华盛顿协议》的核心要求,但也根据本国国情与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革与整合。在通用标准体系设计中最为趋同的是设施和学校支持标准项,差异最大的是课程体系标准项。从区域与国别维度来看,各组织可分为奠定基础型、本土加工型与模仿借鉴型三种类型。国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改革的基本态势,即明确本国特色,着眼赋能创新;坚持实质等效与本国实际并存;建构独立自主的内部驱动发展逻辑。中国特色专业认证标准改革的未来方向是强化立德树人要求、认证标准弹性化、认证标准特色化、本硕标准贯通制、工程师衔接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ABET工程教育专业质量认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笔者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了美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ABET的组织架构、认证标准、认证内容、运行机制,并分析了美国ABET在规章制度、队伍建设、认证程序和认证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专业认证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就高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措施展开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通用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高等工程教育的关系,认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明确目标,提供准则规范、提供评价方法,保障质量、发现不足,有助完善提升、反馈新问题,完善认证制度及标准四个方面有助于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从学校、学生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学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建设;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政府加强对高校及专业认证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五位一体"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前的准备工作,重点研究本专业在课程、实践、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认证标准是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核心。文章在分析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的新趋势基础上,对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及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WA)体系和以德、法等为代表的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UR-ACE)体系两大阵营。本研究基于多维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历史沿革、组织结构、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运行机制五个维度对EUR-ACE体系和WA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双体系典型参与国——俄罗斯为样例,对其发展现状、运行机制与典型特征作案例深度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 WA体系和EUR-ACE体系坚持持续改进的基本工作逻辑,遵循组织体系日臻完善、认证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化价值取向日益突显的演化规律;(2)建构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和执行层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形成集合作、监管、协调为一体的组织运行机制;(3) EUR-ACE体系采取标签授权制,而WA体系实行成员组织授权制,二者均赋予相关认证机构认证高度自主权;(4) WA体系与多边协议相关联,强调各参与组织认证标准的等效性和可比性;而EUR-ACE体系各组织的认证标准更具全面性、灵活性。(5)作为两大认证体系的交叉成员组织,俄罗斯融合吸收二者的精髓,极大程度实现认证制度的特色化构建。借鉴两大体系成熟经验,指出未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相似文献   

12.
李珍 《海外英语》2022,(5):143-144
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将对我国工科类的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也是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当前大学生的听力教学现状,针对现状与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听力教学方法,促进工科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达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完整的体系,为了适应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需要,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声誉,可以通过成立全国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准确把握认证标准,重视收集申请认证和已通过认证专业的日常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等几方面来改进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相似文献   

14.
美国自1905年按照第一个医疗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认证至今已一个多世纪。在这百年中,美国高校专业认证标准经历了一个充满深刻变革的演变过程,其变化不是随意和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和逻辑性。这背后反应出美国高校人才培养价值观的变化过程。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美国高校专业认证中开展得较早,始于1936年,发展也较为成熟和完善。因此以它的专业认证标准为例,能比较恰当地反应整个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角度出发,分析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从专业现状、教学课程、实践课程环节等方面说明交通运输专业应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持续改进贯穿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全过程,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不同的专业可根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不同的持续改进模式,建立不同的持续改进机制.目前,各类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程度和有效运行情况基本令人满意,但在外部跟踪反馈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健全和有效利用上还存在差距.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对工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具有自己的特征,它对工程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与工程教育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专业认证的规范性与工程教育个性在发展的矛盾;专业认证的稳定性与工程教育改革之间的矛盾;以及专业教育的开放性与工程教育独创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概念以及中、美、德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指出了高等学校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对照认证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劣势,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培养适应未来工程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为此各国相继构建了日益完善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欧美等国的专业认证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无一例外都将学生学习成果即毕业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放于重要位置。通过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的学生成果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欧美等国对工程人才培养特征的共性要求和总体发展趋势,对我国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及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亮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56-257
我国已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但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从认证主体、认证流程和认证标准三个方面对美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之后,对我国专业认证标准提出注重与工程界和企业界的联系、构建完整体体系推动分支机构建立和同时注重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