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在当代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中,民族传统习俗变迁尤为明显。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正在逐渐消失,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与现代化相互调适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以凉山彝族为例,探讨彝族传统习俗的变迁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问题,认为民族文化应积极进行现代化调适,在与现代化的调适中获得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丰家骅 《寻根》2011,(3):46-51
中国是一个爆竹烟火大国。它的爆竹烟火不仅在世界上出现最早,历史最长,而且产量之大、种类之多,也都无与伦比。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们这个爆竹烟火大国的子民:中国的爆竹烟火缘于何因、起于何时?恐怕很多人难有确切的答案。尤其是烟火,研究者都慨叹史料太少,难探其源。我试述之,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何红一 《寻根》2005,(6):57-63
“和谐”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词语之一,这不仅在于它寓意美妙,契合东方民族所一向奉行的中和之美原则,还在于它在民间口头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微妙的谐音表意方式以及由这种表意方式所指代的民俗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马紫展 《寻根》2009,(1):102-104
“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该庙会的日客流量是数万人次;而对应如此庞大人群的“神”亦可谓众多:浮丘山上有干佛寺、干佛洞,大伍山上有万仙阁;前者“灵石”雕像996尊,后者原塑有9000多个神祗,现在也已恢复了3000余位,再加上其他寺庙的仙、佛,数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香烟缭绕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锣鼓声、鞭炮声里,数十种民间文艺形式互相穿插,高效地体现着“人神共娱”或“名为娱神,实为娱人”的灵性宗旨。  相似文献   

5.
<正>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Yi People,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China, are diverse and unique in style and type. A typical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吃的市井民俗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寻根》2006,(2):85-91
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 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即使是名份相类似的小吃,在口味上、制作上、餐饮的文化氛围上,都能尝试出完全不同的品味来。在今日上海,海派小味在市井里阊中触目皆是,不过,相对说来保存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当属黄浦区的城隍庙区。  相似文献   

7.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李积庆 《寻根》2010,(2):15-19
<正>清末著名诗人、梅州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中写道:"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以其客家人的身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客家人南迁辗转逾千年,依然保留中原语韵、固守古朴礼俗的事实。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地区间,所见所闻时常让人不禁发出"礼失求诸野"的感慨。而当我们细数留在客家礼俗  相似文献   

9.
10.
刘瑞明 《寻根》2001,(1):9-12
“喜鹊叫,客人到”,这是通行全国的俗谚。其中所说的“客人”可以是平时请也请不来的贵客,也可以是久盼不归的亲人。听见喜鹊在门前欢叫,人们自然会希望贵客、亲人来临,甚至有所准备。“客人”果然来临,人们自然就会对喜鹊喜爱有加,称它是报喜的鹊,又叫“灵鹊”。人们甚至把它的呜叫与其他向往的事情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振忠 《寻根》2001,(3):78-87
晚明戏曲家汤显祖曾有“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的诗句。所谓黄白,原为金银之别称,此处系代指皖南的黄山和白岳(齐云山)。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徽州究竟是何等地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