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中的四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的进化”一章在教材中的内容似乎不多,但要上好这节课难度较大:一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孰轻孰重难以把握,二是概念和结论性语句特别繁多。因此,这样的课很容易上成“浅入浅出、照本宣科、空洞乏味”或“深入深出,从理论到理论,抽象难懂”。通过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本章的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重组与整合,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再谈《屈原列传》中的“日”新疆/程志兵《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这句话历来较为难解,教参上认为是衍文,说:“如果是上官转述屈原的话,‘曰’字则为衍文,应去掉;如果直接引屈原的话,则‘以为’为衍文,应...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太过模式化,比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这句话从行文上看,似乎难以解释通,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把它解释成“衍文”,认为“如果是上官转述屈原的话,‘曰’字则为衍文,应去掉;如果直接引屈原的话,则‘以为’为衍文,应去掉。”这种解释比较可取。首先衍文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事实也许确实如此;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衍文”这种现象,增加了学生的知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计数循环》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程序结构与设计》第三节《循环结构》。本节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VB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VB循环语句,本节课通过进一步讲解循环语句的“累加”功能,加深学生对For/Next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此后,通过“定时器循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VB工具箱的控件,从而继续加深对循环语句语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苏凤朝 《物理教师》2005,26(6):1-12
自主体验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体验而实现的教学.笔者在“机械波的产生”一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对这一节教学进行的设计实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相信人家对这个词已经很熟悉了,但对于像我一样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对它的概念最初都是源于计算机技术。记得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数学老师曾给我们上过几节计算机课,依稀记得老师教我们编了一段BASIC语句,然后上机运行。  相似文献   

9.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典型例子。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知道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种子的萌发过程以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层次要求属于A。但是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内容中,关于被子植物中胚、胚乳、种皮以及果皮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有关概率计算的问题出现较多。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解题。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若将知识条块化,则学生搞不懂知识的因果联系,弄不清果实各部分结构的来龙去脉。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思想是: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该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左传》“以乱易整,不武”中“乱”“武”二字,目前有多种解释,但终因施于文句不协而难成定论。文章从字义、文意等方面进行了考辨,否定了前有解释,提出“乱”为“内战”“战争”,“武”为“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左传》选篇《郑伯克段于鄢》(见隐公元年)中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历来对"聚"的解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认为"聚"是聚集民众。本文从各种文献角度考察,得到"聚"为聚集粮食或粮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所作,其真实性学界已无争议,但对此赋的注释却极少.在此,笔者就此赋中的"章华大夫"做了进一步的考证."章华大夫"本应是在章华任职的秦国人,而"章华"则是由楚灵王所筑,后被秦所占,位于今潜江附近的章华台.由此得出,<登徒子好色赋>应作于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6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中,"何"字作为最常见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结构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此,本文从《论语》、《史记》以及《汉书》等资料出发,针对古代汉语中"何"的考释以及现代化意义,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6.
《辞源》"恨恨"条的释义有缺,所引用的例句与所释义不符。"恨恨"常用义应有4个:1.无比遗憾;2.无限眷恋;3.郁闷,4.怨恨不已。  相似文献   

17.
后人对王逸<楚辞章句·哀郢>"夏首,夏水口"之说多有误解,因而造成聚讼纷纭,致有"夏水口"为"入江之口"和"别江之口"之争.本文结合文献材料详加考证,认为"夏水口"即"夏首";"西浮"即"自西向东漂浮".王逸旧说未可轻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过客"意象的分析,认为"过客"有其西方原型——苏鲁支;又有其东方原型——孔子。"过客"是人类整体永恒地"走"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鲁迅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hen students come to class, they bring with them the most powerful processor known to man—the human brain! Our job as teachers is to discover and implement practices that will make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those brains. The human brain is a very powerful processor of sensory information,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sense of vision. We can harness the power of the "seeing" brain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by providing ("feeding") our students with concrete experiences that are replete with information-rich visual explanations, such as images, diagrams, graphs, video clips, animations, anthropomorphic images, cartoons, samples, demonstrations, experiments, and performances of our subject matter, rather than relying on word-only (verbal and/or text) explanations. As far as our brains are concerned, the old saying "A picture'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is really true! Thus, the focus of this teaching tip is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feeding" visual explanations ("food") to the sensory portion of our students' brains t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and to encourage others to not only use visual explanations in their teaching, but also to develop visual explanations specific to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to share them with others. This article also provides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alike with 3 animations, in QuickTime format, and a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containing a number of example visual explanations. These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on the journal website and can be downloaded for free educational use.  相似文献   

20.
“能近取譬是孔子开创的一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他要求学生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研究和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至仁”的理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释却是片面的。本文从时空的结合上揭示了“能近取譬”的真实含义,指出后代儒家正是沿着这一思路,与时俱进,阐释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理论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