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建高 《初中生》2002,(19):58-59
谦虚在中国被称为传统美德,但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美国人赞扬你道:"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可能会说:"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好)."但是,美国人却并不会把你这种表示看作是自谦,相反,有些美国人会为他们的结论遭到了否定而感到尴尬;还有些美国人则会以为这种自我否定是为了引出更多赞扬的一种策略.实际上,美国人的这种赞扬不过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你不如愉快地接受,说一声:"Thank you!"  相似文献   

2.
谦虚在中国被称为传统美德,但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美国人赞扬你道:“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可能会说:“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好).”但是,美国人却并不会把你这种表示看作是自谦,相反,有些美国人会为他们的结论遭到了否定而感到尴尬;还有些美国人则会以为这种自我否定是为了引出更多赞扬的一种策略。实际上,美国人的这种赞扬不过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你不如愉快地接受,说一声:“Thank you!” 当英、美国家的人对你表达感谢时,你最好不要说:“It's my duty (This is what I should do).”因为这句话的引申意为:“职责要求我这么干。我自己可不一定乐意。”这会让他们感到很失望。为了表示主观上你乐意帮忙,应该说:“It's my pleasure.”或“My pleasure.”  相似文献   

3.
个人自由与自我依赖任何与美国人接触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美国人把个人自由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不仅联邦宪法赋予个人以信仰、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而且在日常交往中,美国人对“私域”(privacy)也严加防范,不允许他人随意侵犯。当个人自由受到威胁时,美国人有权用枪杆子保卫自己的生命;当个人“私域”遭受侵犯时,美国人可以诉诸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总是匆匆忙忙,似乎没时间讲究礼节,因此,美国人的随便是闻名的。尽管如此,你也许仍然会对这种“缺乏礼节”的行为感到吃惊。在商界,这一点尤其如此。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在乎“职位”和“头衔”。他们经常在头一次见面时就直呼其名。他们可能会这样向你介绍他们的朋友:“李红,这是玛丽·史密斯。”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随便称呼这位女士为“玛丽”或“史密斯小姐”。美国人不总是与头一次见面的生人握手,他们经常微笑着说“嗨!”或“您好”。在美国人看来,这种很随便的致意与正规的握手是一回事。同样,美国人也没有正规的“告别”仪式,他…  相似文献   

5.
用“肯定的评定”策略转化差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定的评定”策略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所竭力倡导的。贝蒙认为如果经常使用“否定的评定”,就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判自已:“我品质不好”、“我是个坏孩子”、“我不聪明,搞不好学习”等.随之他们的态度行为就可能与这种否定的自我知觉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趋于  相似文献   

6.
我曾与一位美国学生聊天,谈及听说他妻子很漂亮时,对方欣然而答:“是的,很漂亮。”显然,这种回答很符合美国人的习惯。中国人一般不用赞同、感谢的方式接受对方的赞扬,而用否定或婉转认可的方式,即习惯于使用谦语。在上述场合,通常用“哪里哪里”  相似文献   

7.
任何民族的性格都是多方面的,美国人也不例外,不可能是一篇简短的小文可以穷尽的。本文所谈及的皆是极为普通的生活常识,然而,了解它们对于我们成功地与美国人交际是很有帮助的。要开始我们的话题就需要首先了解一下美国人的一般性格。 1.总的来说,美国人讲话比较直接了当。他们喜欢想什么说什么,崇尚“直言其事”,即:Assertiveness。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如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8.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21):36-36
谁的孩子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二十多斤。” 爸爸大声吼道:“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 儿子认真地回答:“就是河马的孩子啊。” 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10年就足够了!” 经过爱丽舍宫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爱丽舍宫,我们用了20年才建好。”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5年就足够了!” 经过埃菲尔铁塔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说:“这个我不知道,10分钟前我从这经过时,这儿还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Cup of Tea     
一位美国人和一位来自捷克的妇女交谈。在谈话中,美国人用了“notmy cup of tea'’这个短语,而他们谈话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喝茶”,捷克女士便很疑惑。后来美国人跟她解释道,“not my cup of tea”这个短语在美国,可以用来形容你不喜欢或不在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的需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外,很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的需求,也就是说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欣赏及肯定性评价。这是人的社会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期望。而“赞扬教育”就是以人的这种需求为原动力,把教育对象的自尊和自信作为教师的为师之道,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做人的自豪和尊严,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时时进行自我反省。这种内心的自律与外部世界的“赞扬教育”相结合,就会使一个人在否定自己错误的言行过程中,接受与社会规范相符合的道德观念,进而约束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学问:作文只要能写出“自我”,就会很独特,有个性,有创意,可怎样才能写出“自我”呢?先说个事。有一位专门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日本专家曾经说过,中国孩子画的鸡都是两条腿的,老师会表扬他们观察得真仔细;美国孩子画的鸡有的会是四条腿的,因为他们喜欢吃“肯德基”的鸡腿,渴望鸡能多长两条腿,再说牛呀、马呀不也都是四条腿的吗?美国的老师便会赞扬他们想象丰富。这种区别,可能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的缘故。中国的孩子上美术课,重在学习画画的技能,画得与实物越像越好;而欧美国家的孩子上美术课,看重的是儿童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瘟”的本义是“瘟疫”“瘟病”.指人或动物所患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人或动物得了瘟病,自然会精神委靡,缺乏生气。因此.“瘟”又有“神情呆滞.毫无生气”的意思,“不瘟”即是对这种消极状态的否定,所以在传统戏曲评论中.常用“不瘟不火”来赞扬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一段时间以来,“不瘟不火”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3.
听力测验,高中学生有,初中学生也有。要想顺利通过听力测验,取得良好成绩,要想听懂外国人说的话,就应当能在听的过程中排除说话人口音的干扰。同一个单词,英国人一种读法,美国人又一种读法。因此,弄清英美语音的差别是非常必要的。 英国语音与美国语音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ask,grass,answer等词中的字母“a”,英国人发[ ],美国人发[ ]。 2.在dog,stop,follow等词中的字母“o”,英国人发[ ],美国人发[ ]。 3.在cube,duty等词中的字母“u”,英国人发[ ],美国人发[ ]。 4.词尾和辅音前面的字母“r”,英国人一般省掉不发,如Mr[ ],而美  相似文献   

14.
提起“游学”,我想起一个好友——中年大叔张老师.张老师讲一口流利英语,每当有人问起他学习英语的窍门时,他经常说:“跟美国人一起玩.”张老师是个超级爱玩的人,而“玩”也成就了他的语言学习. 张老师留学美国时,开始他也听不太懂美国人说话,但他摸索出一个诀窍,乘坐灰狗大巴(美国跨城市的长途商营巴士,客运于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游历美国各地与美国人聊天,他的英语口语水平是突飞猛进,而且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听了不少节公开课,深感教师们的学生观有了很大改进.但是,有一种现象让人心里很不舒服,而且几乎每节课上都有所存在:不论学生回答正确、恰当与否,教师总堆起模棱两可的笑容,赞扬道:“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真不错!“……课堂上赞扬之声不绝于耳,但许多表扬让人莫名其妙.笔者认为,不负责任的赞扬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入乡随俗     
说话,也要“入乡随俗”。这个“俗”,是指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和习惯。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个美国人,在中国民航客机上看见一位空中小姐长得十分漂亮,他禁不住对她说道:“你长得真漂亮!”这位空姐回答说:“哪里,哪里!”那位美国人连忙指着小姐的脸蛋,补充道:“这里,这里!”弄得这位小姐不知所措。这个笑话,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道家的美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关于文艺否定论思想一直受后人关注。这种观点基于道家“道”的观点。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世界的本真,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它的虚幻的现象而已,从而推出人的感官对它是无能为力的。道家从否定人开始提出了文艺否定论的观点。文艺否定论主张反对文化学术、言辞辩说以及一切审美活动。但是道家也不是一概否定美,他们只是否定感性的具体现实美,也就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的世俗艺术。他们主张的是自然之美,也就是道之美。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民族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如,在时间上,美国人对准时赴约的要求近于苛刻,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却漫不经心,伊朗人甚至失约。美国人喜欢对未来做周密的时间安排,而伊朗人却无计划性。在空间上,英国人常常人在心不在,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封闭。美国人办公实行“开门政策”,而德国人却实行“关门政策”。美国人处理人与人之间距离时有礼有节,而阿拉伯人却很“莽撞”。以上不同的行为习惯碰到一起必然发生冲突和碰撞。本文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点滴     
高科技传真一天,一个美国人、日本人和一个土著一起洗三温暖,突然间,美国人的手臂响了,美国人按一下手臂,铃声就停了,美国人很得意地说:“这是我们的新科技,只要在手臂里移植一枚芯片,就可以当做b.b.call机了。”过了一会儿,日本人的手掌也响了,日本人拿起手掌,在耳朵旁咕噜咕噜地说了起来,其他的人,更是惊讶了,日本人得意地说:“这也是我们的最新科技,在手掌里,植入芯片,手掌就可以当手机了。”土著人很自卑地默默去上厕所,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由于没擦干净,屁股里面还夹着半张卫生纸。美国人和日本人嘲笑着问土人“:那是什么?”土人灵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代杂志》对日本、韩 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瑞 的被访者认为:美国人 士等 17 个国家的 1500 名人士所 咄咄逼人。 作的问卷调查显示,因对美国人 美国人解释:咄咄逼人体现“颇有微词”而采取“敬而远之”态 了他们民族的一种极其宝贵的战 度的外国人不在少数。 斗精神,而正是这种不愿依附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