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回放 <幽径悲剧>教学实录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我就检查一下喽.问一个词语吧,如果你们能准确地解释它,那就是真的预习过了.大家看第10段第2句:"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生举手) 师:哦,那你来讲. 生:汉代鲁恭王建造了一座灵光殿,历经战乱而不毁.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2.
作文也和说话一样,有的人能言善辩,如果把说的话写下来,就是很精彩的文字;有些人嘴笨一些,词不达意,甚至结巴,那肯定不会是篇好文章。我这里并不是说嘴笨的人写不出好文章,我只是拿说话作个比喻,事实上许多不善言辞的人文章写得十分好,不善辞令而工于文章的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语言中最令人着迷的一部分,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讲话、文章具体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世界上几乎各民族都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比喻。古希腊人常用天神比喻快乐逍遥,阿拉伯人常用风暴比喻灾难,非洲人常用橄榄树枝比喻和平,墨西哥人则常用仙人掌比喻独立。至于世界各个民族用太阳比喻美丽,用火焰比喻激情,更是屡见不鲜。 比喻不同于一般的陈述,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Pictorial Language)。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即对某些有共同特点事物的联想。“比喻辞格是对感知过程中产生的联想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如果把中国人常用的比喻和英国人常用的比喻作一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中国人和英国人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大象比喻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等。  相似文献   

4.
    
"哈根达斯"不是不好吃;只是,几百元一餐带来的满足,比不上年幼时三分钱一根的冰棍. 在弥漫着钢琴曲的咖啡厅来一杯卡布奇诺感觉不错;不过,那香醇泡沫膨胀出的欣喜,远不及登山途中邂逅的一捧清泉. 水晶玻璃瓶里的名贵香水确实撩人鼻息;可是,化学制剂混合出的芬芳,真不如原野小花那般鲜活自然.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魅力在于可读性,而可读性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吸引力;小说要吸引读者,必须做到出奇制胜,而节外生枝则是出奇制胜的方法之一.竹子只有在节骨处才能长枝叶,如果在节骨外长出了新叶,那当然是件新奇事.因此,人们常用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代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邵春雷 《文教资料》2008,(23):132-133
"和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和理解,是一种在心灵的原野上为追求知识所产生的共鸣.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和谐"的内涵底蕴,教育就不可能成为理想的教育,要实现这种和谐的教育,教师的语言美是桥梁,而教师的"语言伤害"则是实现这种和谐的绊脚石.本文就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一个核心词,指的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它是群文阅读的灵魂,是开启群文阅读的引擎,文本因它而选,教学因它而立,建构因它而生。如果把群文阅读比喻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议题就是串联起那一颗颗珠子的丝线。  相似文献   

9.
引言 <心灵七游戏>中写到:"如果把人间比作原野,每个人都是这片原野上长着的茂盛的植物."那么班级好比原野,学生好比原野中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事物或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说明道理、刻画形象、抒发感情,或用具体的事物喻抽象的事物,或用特殊的事物来比一般的事物,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的形象充满情趣,从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将这种修辞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就能增加文章的意趣美、语言美,让读者过目不忘。一、比喻为题,使平白的语言情趣化。一个立意高、选词新、炼字响的标题,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吸引着读者。写文章如果能以比喻为题,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就不仅能立意高远,而且符合选词新、炼…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开篇,如果能够石破天惊,"以奇句夺目",则必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因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开头.开头怎样,对作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文要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就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在众多的开头技法之中,比喻生辉法是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可谓在议论文写作中永不"褪色"。议论文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将平淡化为神奇……所谓比喻生辉法,就是使用比喻的手法开篇。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具体来说不妨做到以下几点:1.阐释抽象词语。在议论文开头中,经常要阐释一些抽  相似文献   

12.
“养其根而俟其实”语出韩愈。这里的“根”比喻的是思想修养,“实”比喻的是文章写作。“养其根而俟其实”一语生动而深刻的阐明了思想修养与文章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从事写作的人首先应该明了并须铭记于心的正确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13.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常规的教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仅此教学,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字,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有了这样的困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时,"傲对碧空"一词跳人了我的眼帘,我想,如果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凭什么傲对碧空呢?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文眼,以拟人的方法来教学全文.  相似文献   

14.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予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它酸,拿到甜的又会埋怨其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相似文献   

15.
木桶是大家生活中并不陌生的物品,它是用铁丝将长木板箍成一个底部密封的圆柱形容器,多用来盛水。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就木桶盛水这一现象提出了三条原理:一是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二是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三是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取决于铁箍的松紧度。木桶原理看似很简单,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笔者认为,这三条原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如果将一个班比喻为一只木桶,那么作为班的主体——学生便是组成木桶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板,而铁箍则是班集体对他们的约束力。先看第一条原理…  相似文献   

16.
[话题材料] 古希腊有句谚语:狐狸多机智,刺猬只一招.有位哲人将它发挥成关于两类人差异的深刻比喻:一类人坚信既是真理就绝对不会变化,并将它应用于万事万物,恰如刺猬凡事以一招对付--竖起它那满身倒刺;而另一类人则体察世间事物之复杂微妙--恰如狐狸之灵活机智.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将"@"比喻为"蜗牛",挪威人更愿意称之为"小猪尾巴",中国人觉得它像"小老鼠",俄罗斯人说它更像"一只狗",而芬兰人则把它视为"一只小睡猫".  相似文献   

18.
超越自我     
从心理上来说,老年时期要防止两种危险.一种是过分地沉溺于过去.整天生活于回忆之中,或因以往好日子的逝去而遗憾,或因朋友去世而伤心,那是不行的.人的思想必须面向未来,面向还能够有所作为的所在.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总是很容易的.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逐渐增加的负担,人们容易认为自己过去比现在感情充沛,思想敏锐.如果这是事实,那就应该忘记它.  相似文献   

19.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来自《文选·宋玉〈答楚王问〉》所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引商刻羽,杂以流秭,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则成语意思原指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这个成语在音乐界常常被引用。现今,在高等院校对于大多数非艺术类学生来说,高雅音乐艺术的鉴赏仍是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是一支蜡烛,我愿燃尽生命最后一滴油脂,用我微弱的光亮指引在黑暗中前行的人;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愿将生命融入教育的清泉中,用我微薄的力量奏响泉水叮咚的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