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片区联动”教研是教研的一种新模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幼儿园“片区联动”教研模式从内容上可分为:“常规式教研”、“专题式教研”和“课题式教研”;从形式上可分为:“参与式教研”、“体验式教研”和“合作式教研”;从性质上可分为:“引领式教研”和“交流式教研”;从具体方式上可分为:“跟进式教研”和“对话式教研”;从途径上可分为:“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等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不识字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平?”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杂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主人曰:“如此  相似文献   

3.
词语的推敲     
【教例一】 (古诗《宿建德江》教学片断) 老师:“移舟泊烟渚”这行诗中的“移”可换成什么字? 众学生:“移舟”的“移”可换成“停”、“行”、“荡”、“划”。 老师:作者为什么不用“荡舟”或“划舟”呢?(学生思考。老师边做荡舟的慢动作边启发:人们怀着怎样的心  相似文献   

4.
一、消除歧义(1)停顿消除法:按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合理停顿,消除歧义。如:“这种糖五毛五十粒。”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五毛钱”能买“五十粒”,也可以理解为“五毛五分钱”能买“十粒”。只有按意义合理停顿,才能消除此类歧义。(2)变换词语消除法:即把句子中易产生歧义的词予以变换,消除歧义。如:“教育局通知说,让张校长本月10日前去汇报工作。”“前”可理解为“前后”的“前”,也可理解为“前往”的“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或者“前往”。(3)调序消除法:即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消除歧义。如:“两个朋友送的影集。”这句话既可理解为…  相似文献   

5.
(1)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分数也可看作是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零)的商”。“比”、“分数”和“除法”三者之间的联系可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6.
斗,音dǒu。可形容大,如:斗胆。又可形容小,如:斗室。奉,音fèng。可表示“献给”的意义,如:奉上校样。又可表示“接受”的意义,如:奉命。丐,音gài。可表示“乞求”的意义,如:乞丐。又可表示“给予”的意义,如:丐施贫民。  相似文献   

7.
兔妈妈说:“小白兔,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造房子了。”小白兔连声说:“好的。”可又不知道该把房子造在哪里。于是,他去问小鱼儿:“我的房子该造在哪里呢?”小鱼儿说:“你可以造在水草里呀!夏天可凉快啦!”小白兔说:“那可不行,我又不会游泳。”小白兔走啊走,遇见了小鸟,他就问:“我的房子该造在哪里啊?”小鸟说:“你可以造在树上呀!”小白兔说:“可我不会爬树呀!”小白兔走啊走,看见了小熊,他又问:“我的房子该造在哪里呢?”小熊说:“哪里用得着造呢,直接住在山洞里吧!”小白兔说:“山洞里又阴又冷,一点儿也不舒服。”小白兔接着走,正好小老…  相似文献   

8.
“象……”这类句子中的“象”,在下列句中也可换写作“好象”、“好似”、“似”、“如”:①远看长城,它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②当我偷偷地往电影院走去的时候,背后象有个人在指着我说:“说话不算话!”(《我的心事》)例①的“象”是动词,带宾语“一条长龙”;例②是副词,作状治,也可换用“似乎”。“象”,可和“一样”、“一般”“似(shi)  相似文献   

9.
编辑观点:教育叙事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文体,也是教师科研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的核心在“叙”,“叙”就是叙述故事,如果将其细分,“叙”的内涵至少有三层:一是“叙事”,既可“叙”自己的故事、又可“叙”学生的故事、还可“叙”他人的故事;既可叙成功的故事、也可叙失败的故事……二是“叙思”,即在“叙事”的基础上一定要“叙”出思考、感悟,从“事”中抓住“质”,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背后的教育思想、理论和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三是“叙实”,就是将“事”和“思”以随笔的形式忠实地记载下来后,经常…  相似文献   

10.
“都”作副词的时候,可表示多种意思,现简述如下:1、作范围副词,表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可解释为“全部”、“总是”、“一直”、“始终”、“处处”等。例如:①从头至尾,他都那么全神贯注。(一直)②他学习特别用功,一点时间都没浪费。(全部)  相似文献   

11.
论文老师:“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学生:“下次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吧。”老师:“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学生:“啊!对不起。老师,我事先并不……”老师:“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学生:“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老师:“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我的那篇论文应该是‘优秀’。”作文小美在作文里写上长大后的愿望:一、我希望有个可爱的孩子;二、我还希望有个爱我的丈夫。老师评语:“注意先后顺序。”开心坊:老师颂(Ⅳ)  相似文献   

12.
我们数学老师这个人哪……浓密的黑发、精瘦的脸、沉稳的着装,大概四十出头儿,老练。总之,仨词儿概括:可亲、“可恨”、可敬。从外表上看,他可不是块“搞笑”的“料儿”。可他还真有点儿“幽默细胞”。上课的时候,偶尔“走走题”,跟我们海侃神聊一番:“从前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呀  相似文献   

13.
一、作介词1.介引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标准等,可译为“凭”“按照”“根据”等。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用”等。如: ③具告以事。(《鸿门宴》) ④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柳毅传》) 3.介引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等,可译为“在”“到”等。如: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受动字四之二》:“‘可’‘足’两宁后动字,概有受动之意。”王泗原先生对马氏之说又有所发明,他说:“古语文,助动词可字但用于动词之被动式,主语为受动者。”又说:“古语文助动词可,表被动。主语为受动者……动词非被动不得用可。”既云“但用”,又谓“非……不得用”,所论非常肯定。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者又进一步认定“可”为表被动的助动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句,课本注:“可使报秦者,可叫他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同。”“可”是不是但表被动,是不是表被动的助动词,很值得商榷,特别是当这种观点已经被引进中学课本的时候,尤其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5.
一题一评(2)     
一、试题亮相阅读下文 ,完成25 -30题(16分)孙子武者 ,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 :“子之十三篇 ,吾尽观之矣 ,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 :“可。”阖庐曰 :“可试以妇人乎?”曰 :“可。”于是许之 ,出宫中美女 ,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 ,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 ,皆令持戟。令之曰 :“如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 :“知之。”孙子曰 :“前 ,则视心 ;左 ,视左手 ;右 ,视右手 ;后 ,即视背。”妇人曰 :“诺。”约束既布 ,乃设钅夫钺 ,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 ,妇人大笑。孙子曰 :“约束不明 ,申令不熟 ,将之罪也。…  相似文献   

16.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5.代物,如:“虽有槁暴,…  相似文献   

17.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18.
一[原文] (甲)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①请老:请求告老还家。②嗣:接替人。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相似文献   

19.
咪咪学数     
小 猫咪 咪放 学回 家后 一 副心 事重 重的 样子 猫 妈妈 问 , 。他 儿子 怎么啦 :“ , ?” 咪 咪说 今天 上数 学课 时 老师 问我 们 数 和数 字一 样 :“ , :‘吗 我 觉得一 样 可 是老 师让我 们好 好想 一想 明天 再告 诉 ?’ , ,他答案 。” 猫妈妈笑 着说 你为什么说数和数字一样呢 咪咪说 :“ ?” :123 可 以 是数 字 也可 以 是 数 啊 妈 妈 说 那 么 3“、、…… , !” :“呢 咪咪说 我觉得 35是一个数 也是一个数字啊 ?” :…  相似文献   

20.
《经传释词》“所”“可”互训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引之《经传释词》释“所”为“可”,释“可”为“所”,前人已有怀疑。本文认为:“所”为指示性代词,“可”为副词或曰助动词,词性不同,用法各异,在音韵上亦无多大联系。“所”“可”互训,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