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跳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跳远项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分析认为,起跳技术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助跑速度一直是跳远理论的研究重点,对跳远起跳技术动作结构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跳远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跳远助跑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跳远成绩水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得知影响跳远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有:前程助跑技术、助跑距离、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助跑速度几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合理的助跑技术,以期时提高助跑技术和跳远成绩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获得水平速度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准确地踏板及起跳做好了充分准备。意在提出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运动成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名将刘易斯及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使人耳目一新,因此全面客观地对跑远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剖析助跑中适宜的助跑距离、适合自己的启动方式、合理的步长和步频、固定的助跑节奏、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因素对跳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阐述助跑是跳远的关键,合理利用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有力结合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远运动技术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月前,改进助跑技术的探讨多是从技术结构的本身进行的,而从心理方面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心理训练为出发点,将念动练习运用于跳远助跑的教学中,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念动练习能使学生在跳远过程中的助跑速度、助跑成功率以及跳远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是改善助跑技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跳远运动员要提高训练水平,创造优秀成绩,集中表现在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这个关键问题上。多年来,我国各级跳远教练员围绕着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因此,探讨跳远助跑与起跳相关的因素。有助于对跳远技术理论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王清、冯树勇等人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最后10m的分段速度与成绩相关性高度显著,最后5m的助跑速度越快,则表现出来的成绩越好。赵国雄认为,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所有的影响跳远成绩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大于70%,它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最大,并与跳远的成绩密切相关。因此,跳远运动员在熟练掌握跳远技术的基础上,助跑速度越快,起跳能力越强,其跳远成绩就会越好。助跑与起跳的完美衔接对于找出适当的助跑距离、  相似文献   

8.
经过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要侧重抓好助跑速度训练。1、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正确的助跑技术应使身体重心相对较高,动作轻松,节奏感强,速度随着步长的加大和步频的加快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 ,依照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年龄分段和全国少年分龄标准 ,探讨了少年女子 (13— 15岁 )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 10m及 2个 5m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 ,建立了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与成绩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0.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衡量助跑技术的标准包括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等,而助跑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运动员跳远水平的发挥。由于目前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加长,助跑速度更快,助跑步数多,极易造成起跳犯规现象。加之比赛环境的变化,比赛竞争的激烈性,助跑准确率成为跳远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障碍。本文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跳远比赛的37名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助跑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体育的哲学宣言—“人的自然化” (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的哲学命题。“自然的人化”是人类征服自然获取能量的最根本生存方式。但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人类的身心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于是,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必须补充“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是中国哲学家李泽厚的创见。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恰恰在于“人的自然化”,在于拣回业已苍瘪的动物力度,在于扶正已被理性大厦压倒的感性生命,在于避免现实生活中对身心健康的各种异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设计了"智能满足法",通过教学实验证实:排球普修课的教学中应用"智能满足法",能够改变传统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学中很多的不足,更符合智能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排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世界杯足球赛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相当长历史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市场化的原则下蓬勃发展,商业化使得足球运动与经济和文化产生良性互动,出现所谓的“世界杯景气”的社会文化综合效应。本文提出,“世界杯景气”其实是人气,世界杯给予了人们参与的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对于现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参与”的文化已成为主流,而主流参与自然成为文化的主导。  相似文献   

14.
放松技术在100m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00m跑中腿部环节动作的放松、摆臂动作的放松和全程技术中的放松技术进行阐述,认为放松技术不仅使100m跑技术更合理化,而且更体现了技术的节能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针对刘翔受伤及术后复出进行训练学分析。110 m栏项目技术特点和频繁的带伤参赛以及缺乏主动的恢复与调整是刘翔受伤的主要因素。跟腱伤术后积极主动恢复调整与科学训练让刘翔再次回到比赛跑道,并以"七步上栏"技术跑出12.87 s的2012年迄今世界最好成绩。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对刘翔受伤、术后主动恢复调整与革命性的技术改进进行训练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这一运动项目更科学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松  王岗  张君贤 《体育科学》2012,32(5):87-9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象"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基础上的"物的形象"的表现,即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作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2)"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3)从审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4)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  相似文献   

17.
聚焦国内外排球比赛技术统计发展现状,在统计解析近年来重大排球比赛应用Data Volley 4(Media)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问题进行了统计解析和技巧梳理,并以解决问题和加快国际化进程为导向,建立了技术效果界定标准、关联技术设置标准、代码录入标准等八个标准。论文认为:比赛中统计员出现的错误可概括为判断错误、软件应用初始化错误、操作错误和比赛视频相关错误四类。针对四类错误建立的“八个标准”是解决“四类错误”的良方与技巧。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高排球技术统计员水平,力争我国排球技术统计水平早日达到国际排联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读思达”是一种普遍适合于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法,它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学打开了新思路,让体育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融技能、知识、思想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连人特创的扑克牌游戏——“打滚子”的形成过程,着重阐述正宗“滚子”的基本规则及打法技巧,从而弘扬大连体育文化,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旺盛生命力的“滚子文化”及时输送到祖国各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打滚子将成为全国最流行、最受人们欢迎的业余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20.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a variable measured twice or against a "gold standard" technique should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any fixed and proportional biases between the 2 measurements. Levels of agreement (LOA) consider these biases together and least products regression (LPR) consider their effect independently. To compare the use of LOA and LPR, the peak torque extension (PTE) of the knee at 2.1 rad/sec during isokinetic dynamometry was obtained on 2 separate days (N = 17). The mean PTE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in parentheses) was found to be 93.6 (13.9) N · m on Day 1 and 92.5 (11.5) N · m on Day 2. The LOA were 1.06 ± 10.80 N · m (95% confidence), and the LPR'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in parentheses) intercept was -17.7 N · m (-37.4 to 2.03) and slope was 1.20 (1.01 to 1.40). LOA and LPR are suitable techniques to compare 2 measurements and, because the levels are large and the slope does not encompass 1, suggest that the knee's PTE at 2.1 rad/sec is un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