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镇西 《江苏教育》2011,(11):33-33
“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观点。他的意思是,要让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或者说“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到某校参观学习时,偶然发现几位小学生正拿着《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摇头晃脑地背诵。我好奇而问之,学生答:“是老师要我们背的,成绩要记录到期末思想品德课的成绩中,还要进行班级评比呢!”一个“背”字重重地敲打着我……  相似文献   

3.
奉行“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和“读好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做到“墙壁处处皆学问、一墙一砖总关情”,我校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形成了“四化”特色:空间布局创意化、内容选择校本化、活动方式专题化和教育策略课程化。  相似文献   

4.
杨宏 《宁夏教育》2009,(1):63-63
2008年借“两基”国检之机,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建设也自然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成了学校工作交流展示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辞令”。诚然,回想参观过的一些学校,校园内的“文化墙”、“名人墙”、楼道、走廊、围墙及教室内的墙壁,大多高高张贴或悬挂着制作精关独具特色的标语警句、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5.
某家长自己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管教好女儿,致使女儿平时纪律松懈、行为散漫,最终因与家长矛盾激化,离家出走。但该家长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却到学校兴师问罪,到乡政府状告学校教育有问题,要求学校承担其女儿离家出走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其本意是希望通过学校墙壁的文字、绘画、图片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多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遵循这样的思想,教学楼的外墙,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以致楼梯踏步、走廊的梁柱,都在"说话"。因为这句名言,让墙壁"说话"现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倘若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善于发现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内涵性,教材中的很多故事叙述或情景描写不但蕴含一定的道理,而且还会激发想象.  相似文献   

8.
黄珍 《江苏教育》2014,(1):69-69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道:“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要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师爱给予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能够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郑亚娟 《考试周刊》2013,(96):188+161-188,161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已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所以说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幼儿园通过环境营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调动幼儿的内在积极性,让幼儿得到情感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建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文莉 《陕西教育》2009,(7):121-121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发展心智、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教室这一阵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工作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室的每面墙壁,精心选择内容,出好每期墙报,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从而去启迪学生智慧,感染学生情绪,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几年来,我和学生都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开远县某中学跟学生家长签订的《学校安全教育监护责任协议书》中,有一条很雷人的内容——要求家长杜绝子女结伴外出郊游、游泳等。其实,这一狠招,并非云南开远某中学所独创,类似的规定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相似文献   

12.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鸦甚至有的学校用“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应尽可能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用最自然、最通俗的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是盲目地“顺应潮流”、“追赶时髦”,主观臆断地“一摁了之”,让感恩教育沦为“一日曝,十日寒”的“做…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通过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思想、新问题,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为我所用,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开学了,校长室的楼上楼下,门里门外,都能看到家长领着孩子的情景.他们大都是忙于孩子转学的事.这时,班主任李老师从楼上走下来,脸色很不好看.几位老师关心地上前询问,得知学校让她和另一名老师换班任教.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这件事还得从上个学期谈起.一次自习课上,该班的纪律有点乱.李老师回教室了解了情况后,对几个带头捣乱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教育过程中,李老师用戴手套的手在其中一名学生的脸上轻拍了一下.就这么一下,惹来了麻烦.这名学生家长听说孩子被打,气势汹汹地带人来学校大闹了一番,弄得李老师很是尴尬.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原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今年开学头一天,该生家长不依不饶地要求学校调换老师,学校居然同意了.李老师感觉一点面子都没有,便请假"病"休.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以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冲为指导思想的小学劳动课,就是要利用这些“问题”扬起小学生自主探究的风帆。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受到空洞的说教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命令、教训式的口吻让学生更反感;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恰当的时候讲恰当的故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是这样为学生讲故事的。  相似文献   

17.
石绣云 《新疆教育》2012,(14):120-121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熟悉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也不能符合现代学生的胃口。在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已刻不容缓。如何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充分调动个人情感参与,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多媒体恰似教学艺术殿堂中的一位“魔术师”,可以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的示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1视听结合。感受形式美苏霍姆林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V1。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在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了感知强度,从而使语文教学多样化,也更具美感。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也许是题目太难,也许是学生太在意这场考试,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铃声刚刚响过,学生就开始躁动不安。有的开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乱画,有的开始扭来扭去……监考的王老师发现平时成绩一直不错的张夏荷正在四处张望,神情紧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试卷下。直觉告诉王老师,张夏荷在作弊。当王老师把手按在她的试卷上时,张夏荷的身体在颤抖,双手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笔,双眼充满近乎哀求的目光……王老师将她的试卷和纸条一起拿起来,装着看她答得如何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的语言功能.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始。常态的语义学习的媒介是一篇篇阅读文本.因此,常态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应该从文本阅读开始。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上做好如下几件事。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对教育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他的研究几乎涵括了教育教学中所有的问题,他的著作是一部部“活的教育学”,一部部“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在悄然变化。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教育?今天再读他那童话般的教育故事,研究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发现当下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如此的庞大丰富,本人试择一二,予以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