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那一年,是耶鲁大学建校300周年校庆。耶鲁校友、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埃里森应邀参加典礼。在典礼上,埃里森当着校长、师生和贵宾的面,说出了一段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所有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师生,都  相似文献   

2.
埃里森的儿子曾见过一只巴掌大小的蜘蛛爬上父亲肩头,所以一直很害怕蜘蛛。埃里森问他为什么这么怕蜘蛛,他说:"蜘蛛太难看了,所以我怕。"如果运用发问的技巧,你会听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蜘蛛太难看了,让我害怕。是蜘蛛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是没有办法的。埃里森又问:"是不是所有人都害怕蜘蛛?"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非裔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一部现代意义的长篇小说,拉尔夫·埃里森也因该小说而名声大噪。《看不见的人》在1952年已经出版之后,当即被誉为经典之作,文学评论界还将其视为二战以来美国最为重要的小说之一[1]。该小说的大获成功为拉尔夫·埃里森本人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文学荣誉——美国国家图书奖,从此也奠定了作者在美国文学史上大家的地位。埃里森在该部作品中运用了广泛而丰富的文学、民俗及神话故事,这就使得原型批评理论已经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一个方面。论文从原型的角度出发,解读作品中多重原型,引导读者透视现象中的本质,进而表现人物特征。  相似文献   

4.
暴力是非裔美国作家埃里森小说的重要主题。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追寻身份认同但求而不得的历程,故事中多处出现了有关暴力的意象、场景和事件。根据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看不见的人》涉及直接的身体暴力、种族界限引发的结构暴力和种族歧视导致的文化暴力。暴力作为不可调和冲突的恶果,成了无名黑人青年对抗种族歧视和寻求身份从边缘“看不见”到中心“被看见”的方式。埃里森对暴力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其反思暴力和呼唤团结的伦理诉求,有助于引导读者用同情和友爱去对待他者,正视暴力之下团结成为乌托邦的必然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体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有个段子在大学校园颇为流行: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在耶鲁大学演讲,说在座的大学生统统是失败者,并举证:世界上的首富、二富、四富,要么是没上大学,要么是中途辍学,他自己更是被耶鲁开除,号召大家退学算了。可算是"读书无用论"的经典版。读书有没有用的争论,大概从人们有书可读的光景就开始了。不要迷恋埃里森,这哥  相似文献   

6.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唯一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也正是这部小说成就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地位。埃里森有一种惊人的能力,能够超越自己的经验限制,自觉把独特的黑人文化与美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结合起来。他用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被现实忽略者的精神内核,突出了现代个人的重要价值。本文力图从小说文本主题、艺术技巧及写作视角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文化研究、文本内部研究和成长小说理论来观照《看不见的人》所承载的经典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北京大学改革三大传统典礼活动的背景、内容和具体做法,提炼出工作改革的关键概念——现代手段、情感路线、教育内涵、文化意蕴,并提出改革高校典礼活动的三条思路:把典礼活动打造成引人瞩目的高校文化盛典;在典礼活动中始终贯彻大学育人的核心主题;让典礼活动充分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8.
黄佳佳 《现代语文》2009,(11):109-111
本文重点探讨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中对于借用布鲁斯音乐进行人物刻画的技巧。埃里森十分熟悉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把他的艺术创作局限于任何一种狭窄的类别。为了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他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艺术技巧,这些技巧都与布鲁斯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从主人公及两位次要人物吉姆·布拉德和玛丽·兰姆的刻画上对此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有经验的学校领导都会认真策划、规范举行学校的各种典礼,充分发挥学校典礼的教育功能,因为这对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发扬与和谐校园的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诸如新生入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散学典  相似文献   

10.
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在书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主题。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典礼具有凝聚共识、提升素质、振奋精神、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校园典礼不仅是一套程序化的仪式,更是一门潜在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期以来,传统的校园典礼活动已逐渐滞后于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文章分析了校园典礼所具有的多重育人价值,以北大的工作实践为例,探索了创新典礼活动、深化育人价值的可行策略,并结合学生工作"精致化"的要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马静涛  张迪 《文教资料》2012,(29):134-135
本文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搜集阅读,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高校典礼活动设计中对大学生激励的影响因素:流程设计、氛围营造、组织者行为因素、参与者主体地位、典礼的相关活动,并提出典礼活动设计的五条思路:注重流程和形式的创新;注重氛围的营造:突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把典礼活动的激励作用由时间点延长为时间段;注重典礼活动的设计细节。  相似文献   

13.
薛茂红 《学子》2012,(10):15-16
散学典礼,作为许多学校在一学期结束前举办的一项常规仪式,究竟要怎么举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有的学校的散学典礼是怎么举行的。有的学校的散学典礼形式化,要举行散学典礼了,就把学生集中起来,学校领导讲几句话,通报一下学生表彰名单,学生听几句话,有时甚至有学生吃一些零食,于是,一场散学典礼就结束了,每次都这样...  相似文献   

14.
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典礼 8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代表中央政府对香港大学表示热烈祝贺。校庆典礼由香港大学校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主持。参加典礼的香港大学师生、校友和嘉宾等共600人,其中包括20位来自香港、内地和海外大学的校长。李克强表示,  相似文献   

15.
Sun和Oracle同样来自于硅谷,这是两家个人色彩都极重的企业。其老板——Sun的领导麦克尼利以及Oracle的领导埃里森都很特立独行,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关系为目的的分析工具。文章通过及物性、转换和语态三个方面对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隐形人》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这部黑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探索黑人个性和自我本质失落问题的中心主题的同时,对自由和爱这两个次级主题也进行了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典礼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具有仪式教育的功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载体,契合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内涵.为有效发挥大学典礼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科学价值观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高校要改进当前大学典礼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强化典礼育人的自觉、注重程序的庄严和话语的时代性,充分发挥大学典礼本身具有的积极影响.基于此,对大学典礼在时代新人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太宇 《语文知识》2013,(4):102-103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美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黑人史诗,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小说显示了作者洞察美国现实社会的超强能力,体现了作者大无畏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5月21日,北京高校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第三期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行开班典礼。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首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陈大白、副主任庞文弟出席典礼。王民忠在开班典礼上讲话,并为学员作了首场报告。北京高校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第三期培训班学员及导师共130人参加了开班典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