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0月14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旧址迎来了一位来自四川省邛崃市94岁的高龄老人,他就是抗战老兵、黄埔21期生郭文侠。因郭老在70年前曾是南京宪兵独立营的一名中尉排长,曾经在"总统府"担任警卫。此次是受有关方面的邀请,专程前来指认其当年工作过的场所等。笔者以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的身份参加了此次活动,全程伴随郭文侠老人的"旧地重游"。早在三年前,笔者在成都"建川博物馆"第一次见到郭老,听其  相似文献   

2.
<正>11月2日,四川省档案馆利用大厅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想找寻自己父亲当年的抗战历史。因为各种原因,他的父亲虽为抗战将领,可是家中却无任何有关父亲的相片、资料,来到这里,他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是工作人员仍然详细地记录下他所提供的信息,并且通过认真查阅、检索,终于找到了  相似文献   

3.
杨善洲是令人难忘的.时至今日,这位老人质朴的谈吐、孩童般的笑容、眼中间或一闪的凛然目光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虽然时光已过去了6载有余.我也曾在心中反复问过自己,为什么一位仅仅有过两次短暂接触的老人,会在自己记忆中留下如刀刻般的印迹?我的回答是:他的言行曾深深地感动过我.但这似乎也不是答案的全部.现在想来,是他的精神震撼了我.他之所以令人难忘,完全源于老人身上深藏的精神特质.在他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元素与党的优良传统的完美结合.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让人不自觉地会顿生仰之弥高之叹,既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利用者——黄大爷,他是一名抗战老兵,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听他说话,看他走路,绝对想不到他已九十二岁高龄。他一走进利用大厅,感觉他整个人都是戴着光环走进来的。他胸前带着两枚军功章,身上穿着一件写有"抗战老兵"的防寒服,他面带笑容地说:"我是抗战老兵",那份自豪感溢于言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打算将战友年青时的照片作为礼物赠  相似文献   

5.
60多年前中华民族历经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曾经历那场战争的人们现在都年事已高,一个老人记录了一段历史,走掉一个老人,也就带走了一段历史。为抢救历史的记忆,省档案馆从2005年开始筹备开展《广东抗战口述史》工作,采访曾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国民党抗战老兵和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本刊从这期开始将不定期地选登《广东抗战口述史》的采访录音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中从事职业编辑工作时间较短的,恐怕就是郭沫若同志。抗战后期,他在重庆主编的《中原》月刊是他从事文学活动以来所编的第一种刊物。他在该刊创刊号的《编者的话》中自己承认:“我自己并没有主编过任何杂志,往年创造社虽然也出过一些刊物,但多半是成仿吾或郁达夫主编,有时是我和他们合编,我自己来主编杂志,这回要算是第一次。”《中原》创刊于1943年6月,时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因此《中原》的命运可以预卜。它只出了6期,按月刊来说,到同年11月便可出齐,可是却拖到1945年10月才出了第6本,即2卷2期,共费去2年又4个月的时间。对此,郭沫若是颇为恼火的,他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2009,(5):14-14
在大同报社,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从事新闻工作60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才华与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他是大同报社默默奉献的老报人的杰出代表,这位老人就是今年已80高龄的原雁北日报社社长贾春太。2009年8月23日,在雁北宾馆,在温馨感人的氛围中,大同报社邀请多位老领导、老报人,畅叙发展历程,展望似锦前程。社党委决定,为弘扬光大老一代报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特设立大同报社春太新闻奖。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0,(6)
徐铸成(1907年-1991年),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徐铸成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应忘却的一个名字.1927年进入围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是<大公报><文汇报>的重要创办人之一,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报人生涯以及所参加的政治活动,涉及到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1938年初,中国第二份民间报纸<文汇报>问世,徐铸成为报纸写了鼓舞抗战,揭露汉奸的社论.  相似文献   

9.
周文是文艺大众化和报纸大众化工作的一位杰出的开拓者。 1933年,在鲁迅的领导下,周文在“左联”工作时,就开始热心地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1937年,他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战协会和地下党组织的文艺领导工作。1940年,他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副主席。1943年,在晋绥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工作和担任吕粱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时,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周文又是一位报刊工作的老前辈。他先后负责编辑过好些报刊的文艺副刊,为很多报刊写过大量文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紧张的后期编辑、剪辑和制作,丹东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百位老人话安东》节目于10月19日17点正式播出,每周一期。通过该节目,丹东的百姓有机会以最直观的形式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曾发生过的那些不为人知或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的故事。早在2013年4月,丹东市档案局为进一步发掘历史档案,留存历史记忆,积极倡导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建档工作,并协调有关单位,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与丹东日报社、丹东广播电视台、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很多个十字路口,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幅场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却突然在一些慢行车辆后,动作麻利地摔倒在地。司机下来搀扶他,老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这个老人就是被网友戏称为"碰瓷专业户"的孙林。如今,孙林已经记不得自己重复上面的动作多少次了,从第一次真被汽车撞得骨折到把"撞汽车"当成养家糊口的生计,孙某用了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默的我的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我却比他还大几个月哩.他"半老徐爷",我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3.
尘封的记忆     
在洞庭湖西岸的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东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寺一德山乾明寺,这座古寺为当时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山门上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临空高悬,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与之相呼应,宏伟壮观.院内,古桂盛开,香袭一山,葱箐古树,崖绿翳日.寺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常住僧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俗名吴淞,法名释来空.老人今年88岁,在八年抗战中,曾亲历烽火狼烟,切身体会战争的残酷,亲眼目睹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的杀戮.老人虽已遁人空门、六根清净,不再过问凡尘事,但当我们谈起他曾经历的八年抗战,马上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记忆.以下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希望,在绝望中重生 5年前的盛夏,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一对老夫妇来到了<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男的96岁,是1925年参加革命的原中联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张致祥老人,女的80多岁,是张老的夫人,1937年参加革命的伊之老人.两位老人抗战时都是<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是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人.他们把一份<晋察冀日报>牺牲烈士的名单郑重地交到我们手里并说:"我们找他们的亲属找了几十年.我们来日无多,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搏."  相似文献   

15.
《大刀进行曲》这首抗战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词曲作者麦新的有关档案最近作为常熟名人档案入库珍藏,填补了常熟市档案馆抗战名人全宗的空白,增添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这首歌就是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它的词曲作者麦新,祖籍江苏常熟,父母原是常熟从事内河运输的船户,后来迁往上海谋生。1935年,21岁的麦新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吕骥、冼星海领导的歌曲作者协会,并与战友孟波编辑了救亡歌曲《大众歌声》。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结束,20位获奖者从全国70多万新闻从业者中脱颖而出。虽然他们所在的传媒不同、经历有别,风采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发扬了长江韬奋精神,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为新闻同行树立了职业楷模。什么是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所谓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就是新闻人对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业所赋予的社会历史责任的认识和心理体验。范长江在《战时新闻工作的真义》一文中说:“社会对记者以及记者之自持,都是以民族利益,抗战利益,民众生活为前提。”他还要求记者,“记住自己是向人民负责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丽江这个美丽得令人炫目的山城,两位老人住在一个小小的研究所里,从事着将其本民族用象形文字记载的宗教古籍翻译成汉语的工作。除他们之外,能完全破译这种古老文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两位老人是纳西族遗世独存的东巴即祭师。纳西族世代居住在位处中国西南的丽江及其周围山区,有自己的泛灵论的宗教信仰和文字,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两位老人正在将尚存于世的古籍整理成书,以免其失传。一些研究者认为。迟至十九世纪晚期,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东巴尚有至少一  相似文献   

18.
去年老人节,广东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为一批高龄的会员祝寿,我以年过八十而躬逢其盛,并被会长点名上台作了"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发言.由于与会者都是新闻传媒界老人,席间所谈多属往事.有人谈及1 948年香港<(大公报>王芸生从"文人办报"到宣称"属于人民"的转变,有人则问我: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办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后来,一位对新闻史素有研究的报业新秀,又建议我结合自己办报的经历和报纸的性质,对"文人办报"与"党委办报"问题加以探讨.这倒是我过去从未谈过的题目,愿意对此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Z2):4-5
<正>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把口述档案比喻成"给后人留下一个千百年后还能跟先人内心对话的机会。"他自筹资金一亿两千万元,采访了约4000位老人,做了一件极具意义的专门事业。作为以"为国存史"为己任的档案部门,理应尽快行动起来,为口述者及时提供也许是一生终极回溯的平台。一、口述档案在历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1.采集对象的主体意识使口述档案呈现的历史更加具体鲜活。大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发展到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主体的能力及范围等一系列与史学实践中主体认识能力紧密相关的问题都严肃地摆在了历史思想家与历史工作者面前,至今人们已经接受了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在历史认识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以"抗战与文艺"为主题,通过"文艺与抗战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木刻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五个展览,利用馆藏1100多件历史文物和美术摄影作品以及历史照片、历史资料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抗战中文艺和文艺家为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五个具体展览相互关联以及各自的特色,都再现了抗战中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展览的整体设计相互辉映,将丰富性的特质用展陈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体现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精彩。这一展览展示了国家博物馆在研究利用馆藏文物方面的不懈努力,还表现了国家博物馆在"历史与艺术并重"这一新的发展定位下,在展览策划方面的长足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