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国内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如果想拿到第一手资料,只看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彩的报道。将新闻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媒体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
车辉 《新闻三昧》2008,(8):41-4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我作为工人日报采访组的一员参加了对震区的采访,有一些感触,谈出来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4日深夜,上百名境内外记守候在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达到厅。310名从所罗门群岛撤出的中国侨胞,乘坐中国政府的包机即将抵达。骚乱、撤侨、亲情关注与大国形象…这些新闻元素早已把这场牵动国际视野的新闻大战预热起来。  相似文献   

4.
激动人心的奥运会结束了。从8月4日来到北京,到8月24日闭幕式结束一共整整20天。虽然在北京的日子里辛苦总是与我们相伴,但在即将离开北京的那一刻,我们回想着过去经历的一切,幸福的感觉冲淡了所有的滋味。  相似文献   

5.
总理在飞机上就明确提出,媒体要如实、及时发布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让全党全国人民放心。实际上,在此后抗震救灾中,总理的所有活动,包括指挥部所有的会议,随行记者都做到了如实、及时发布,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记者,我感到幸运,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6.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一次采访活动,成为一次生动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采访张云泉,记者们都被张云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本刊上期已刊登了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体会,这期继续刊登人民日报记者程少华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林强  朱志刚  高洁 《军事记者》2013,(12):39-40
“兵妈妈,你在哪里?”来自5岁男孩张弘扬的一声童心呼唤.是对震后新生的生命礼赞.是对军队医护人员的最高褒奖.更让全国全军读者在“5·12”这个不应忘却的日子里.拥抱了一份不会忘却的爱和感动。2013年5月9日,出生于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南京军区医疗队帐篷的张弘扬.在父母陪伴下.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3,(6):I0002-I0003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浙报集团各媒体记者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向灾区进发,踏上艰难采访之路。  相似文献   

9.
钱峰 《新闻实践》2011,(8):13-13
今年4月至5月,绍兴晚报和绍兴市总工会、越城区总工会、越城区环卫处等策划了“30元,为环卫工增一分温暖”活动,并推出了“寻找最美环卫工”系列报道。通过现场募捐、记者全程体验环卫工生活等,报道引起了广泛影响,目前已募集善款4万元,为绍兴市区1027名环卫工每人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保险。  相似文献   

10.
王健 《中国广播》2011,(1):45-47
《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特别直播节目是一个创造历史的直播报道。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通过空中电波问候灾区百姓并了解灾区重建的情况,这让整个青川报道组深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全国震惊,全球关注。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史所罕见。灾情就是命令,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川报集团)党委、集团编委会、集团抗震救灾宣传应急协调小组领导下,川报集团12报2刊1网站,尤其是四川日报、华西都市  相似文献   

12.
当得知2010年12,q26H的直播节目是要和温家宝总理连线时,采访嘉宾玉树第三完全小学尼玛校长、才中措老师和玉树报道组每一个成员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帐篷外是将近零下20度的严寒,帐篷里则是燃烧旺盛的火炉和一颗颗激动的心。  相似文献   

13.
刘钦 《中国广播》2011,(1):51-52
2010年12月26日,在《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特别节目的直播过程中,虽然舟曲报道组和直播间的连线时间很短,但其背后蕴涵着的是报道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舟曲一个星期的采访中,多路记者在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步行来到泥石流废墟、居民安置点、学校、房屋维修现场、农贸市场等灾后舟曲的各个角落,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权威信息。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报道密度把全球华人的视线定格在了那个瞬间。尽管国内受众和外国媒体对中国新闻媒体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的表现给予了较高评价,但面对近7万亡灵之痛,作为职业传媒人,我们知道,我们离不辱使命还有很远的距离;正缘于此,我们更应该在救援转入安置重建的今天,明鉴得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8,(7):F0002-F0002,I0001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难时刻,广播人奋不顾身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传递生的希望、爱的奉献,创造的抗震救灾报道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和2011年3月,笔者受闽西日报社指派,两次随同龙岩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前往广西兴安、灌阳当年湘江战役战场遗址采访,目的是凭吊血洒湘江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特别是寻访当年为保卫中央红军抢渡湘江作为断后部队进而全军覆灭的红34师闽西子弟兵的英灵,接烈士们回家,  相似文献   

17.
项磊 《新闻世界》2009,(11):13-14
在我短短四年的记者生涯里,最难忘的采访经历莫过于去年和今年的两次四川地震灾区行。在那里,我和同事在最艰难的山路上跋涉,多次面对失去家园的孩子而忍受内心的煎熬。但同时,艰苦的采访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我国遭遇30年罕见的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世界关注的目光聚焦震中汶川县。四川省作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抢救生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成为党中央、省政府的工作重心。面对此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四川本土报纸媒体在地震期间反应迅速,不仅及时在灾区与外界、民众与政府间搭建信息流通的权威渠道,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里,我们编辑部和全国人民一样,泪水一次次打湿了眼帘、人常说,长歌当哭当在痛定思痛,可当此全国抗震救灾之时,我们等不得痛定。我们为亡者而痛,我们为勇者而歌,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歌唱那些在山崩地裂中勇往直前的人们,作为新闻专业期刊我们首先要歌颂的,是那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次,新闻工作者以这样的速度进入灾区;第一次,如此及时地把灾区真实的情况告知国人、告知世界;第一次,报道产生了这样的反响——把国家高层领导和普通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一次,灾区人民这样地感谢新闻工作者,和抢救生命的解放军、医疗队一样……他们聚焦了大爱,他们让国人团结,他们让世界称誉。我们为勇者而歌,更要展示他们的精神,总结他们的经验。当大震来到的时刻,中国的媒体是怎样行动的?请读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的文章,看看全国各媒体的反应吧!  相似文献   

20.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难时刻,广播人奋不顾身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传递生的希望、爱的奉献,创造了抗震救灾报道多项第一:地震发生后,在新闻媒体中中央电台第一个采访中国地震局专家;成都电台在震区新闻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