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7,(6):33-37
商业秘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要想保护商业秘密,需要企业自身进行制度保障,但更离不开法律保护的大环境。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而是分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条文中,极不利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时隔24年后首次修订之际,认为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侵权举证责任,以更好地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对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科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体,《合同法》、《劳动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我国的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可分三个方面:其一,商业秘密的认定;其二,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形态;其三,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应对比其他各国的相关规定,找出差距,为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完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产权保护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知识产权包括版权、邻接权、与发明有关的权利、科学发现权、标记权、反不正当竞争权、商业秘密权等等。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知识产权人的一项重要权利,然而遗憾的是,我国1993年匆匆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却因种种原因并未能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这一权利,致使许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往往发生法律适用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论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商业秘密拥有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项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认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规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法律,但它本身不是一部独立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其他法律中也有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但过于分散零乱。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从完善法律体系的角度看,我国迫切需要制订一部独立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敖亚非 《平原大学学报》2000,17(1):42-43,88
现代商业竞争激烈加剧了商业秘密的危害性,而商业秘密自身的复杂性,增加对其保护的困难,本文着重论述了运用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刑法,版权法等诸多法律对商业秘密加强必要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产品化和国际化的情况下,外贸企业借助商业秘密能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取得最大经济利益,因此保护商业秘密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都从自己部门法的角度出发,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总体而言,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基本上还是原则性的,可控性、可操作并不强,行业自律性差。因此,我们要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前提下,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高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权,任何不经权利人许可而采用不 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 密的行为都是对权利人商业秘密所有权的侵犯。加强对商业 秘密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市 场秩序,是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 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 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一规定,提 示了构成商业秘密的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不为公众所知悉,即非公…  相似文献   

8.
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已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而人力资源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它的合理流动通过《宪法》、《劳动法》给予保护。所以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现行法律法规从四个要件来认定一项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单位制定保密的有关规章制度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是必要和有效的,但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应有独特的保护措施,主要是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企业高度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之外,国家还有较周密完备的立法和强有力的司法保护的支持。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存在的差距,在现阶段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成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建立以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为核心,以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为补充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在商业秘密侵权归责问题上,坚持同时适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针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救济制度弱化的现状,增设禁令和商业秘密潜在侵占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本文主要对它所体现的原则,所确定的当事人的范围、对虚假广告的法律对策,对有奖销售规定的条件和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等五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受到法律保护.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现有立法尚存在缺陷.通过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建议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秘密的法律界定、政府部门的保密义务、竞业禁止、侵权的举证责任以及商业秘密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立法改进,而不需要专门的商业秘密立法.  相似文献   

12.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采用竞争法的保护模式时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这种模式基本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立法传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现有法律规范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原有的保护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亟待对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完善,以进一步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也要对滥用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模式的质疑以及关于建立统一《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建议,本文在观察、对比了目前国际上存在的两种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模式的基础上,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行的商业秘密立法模式进行多维度分析,揭示我国现行立法模式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指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中心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不宜改变为以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为中心的保护体系;同时也说明现行调整商业秘密的具体法律规范确实存在内容粗糙、不够全面、缺少协调性等缺陷,有必要对现行部门法中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加以适当调整,并在整体上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商品标识的保护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 条专门进行了规制。但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范围、力度以及与相关法规的关系仍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注册商标与非注册商标的保护以及与商标法规制角度和力度的差异上,指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法规对商品标识保护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保护角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保护商品标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以完善竞争立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七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重点名词:1.反不正当竞争法;2贿赂销售;3.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9.
广告业是创意行业的支柱产业,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很重要。广告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一定的困惑。对广告作品应通过《著作权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对广告语应通过《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对广告创意应通过《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具体措施应从立法上构建立体、交叉式的广告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加强集体管理组织或广告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从多方面加大对广告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该法的规定中却将保护的主体局限于经营者,并且没有为消费者直接主张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实为一大遗憾。在实践当中,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会导致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权益受损,消费者在这些行为中也成为了受害者。国外诸多国家已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直接规定了禁止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我国亦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