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丽的磨坊女》创作于1823年,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推动了人追求美的天性与本质,舒伯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米勒的诗集"森林号角手遗稿"的诗篇谱写成了《美丽的磨坊女》。套曲讲述了青年磨工和磨坊女的悲催爱情故事,整部套曲像一首抒情诗歌,人物形象鲜明,用动人的旋律和生动感人的音乐语言,无不显示这部套曲的深刻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姑娘》是19世纪著名的声乐套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首先分析了整个作品的思想内涵,又通过对其中的几部乐曲进行分析,突出了钢琴伴奏在整套乐曲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舒伯特的音乐的欣赏让人陶冶情操,让音乐知识增长,对他的研究就是一种陶醉。能够传达深刻的哲理,只有这些艺术形式才会被人们认为是富含时代的精神,乐曲艺术则很少被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3.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犹如一部日记体的中篇抒情音乐小说。整部套曲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完美;在大自然的背景里,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磨工纯朴、浪漫的爱情;音乐中,对自然与自我的描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从而使这部套曲具有浪漫主义诗情画意的特点和清新纯朴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猎人》是舒伯特创作的经典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第十四首,该作描述了磨坊少年在猎人初登场时感受到的威胁,表现出了少年的焦虑、愤怒和对猎人的控诉.该作刻画的磨坊少年和猎人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在内容上以及在整部套曲的结构方面都非常有研究价值.《猎人》这部作品的钢琴伴奏在调式调性、和声分析、节奏节拍、钢琴伴奏演奏技法、伴奏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详细解析了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并从艺术歌曲创作的角度探讨了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创作于1823年,采用诗人缪勒的二十首诗写成。在这部声乐套曲里,作曲家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德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用独特的音乐小说的形式展开了一个青年磨工的生活、恋爱和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8.
舒伯特音乐艺术的中心是歌曲,仅数量(六百余首)便足以表明他对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衷心向往。人们常说他贪婪地阅读诗歌,但无批判无选择,他可以一首歌采用歌德或海涅的诗,另一首采用无足轻重的劣诗。凡能触发他创作想象的东西,他都拿来,即使是平庸之作,在他笔下也能斐然成章,不亚于用好诗谱写的歌曲。舒伯特的歌曲是人声和钢琴的二重奏,他的歌曲,具有把音乐与诗歌作为一个整体而创作的意义。作为音乐史的转折,标志着音乐走向一个新的开端———用音乐写成的抒情诗,建立了音乐史上伟大的纪念碑,这个音乐艺术的纪念碑,是在语言…  相似文献   

9.
舒伯特的歌曲《魔王》是最早的,最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范例之一,其间的音乐情境基于歌德的充满幻想色彩的叙事诗。一位舒伯特的朋友讲述他见到18岁的作曲家怎么朗读歌德的诗,“舒伯特拿着书本来回踱步,突然坐了下来,简直就是顷刻间(以他尽可能快的书写速度),一首辉煌的叙事曲跃于纸上。”  相似文献   

10.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艺术歌曲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这一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它反映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和艺术特色。通过分析这部套曲的部分音乐特色,从而挖掘了套曲中所蕴藏的独特意境、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体验是钢琴艺术的首要。本文阐述了情感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化技巧为情感、观察积累情感、有物引发情感、自作转移成情感、得法生成情感、知识充实情感等方式,使情感体验回归到钢琴艺术之中,促使钢琴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题是音乐的灵魂”,器乐作品的主题如此。在声乐作品中。主题也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试以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清晨》(Op.4,No.2)为例,从横向的声乐旋律声部到纵向的钢琴伴奏织体写作,初探歌曲音乐中的主题材料一致性及演绎中人声与钢琴的一体化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吴昊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81-81,88
从研究沃尔夫艺术歌曲半音化音型钢琴伴奏的演奏特点入手,以较高的着眼点,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同时,对沃尔夫钢琴伴奏的演奏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歌剧与艺术歌曲的背景、内容形式、音乐表现形式等分析对比,揭示了歌剧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展现了歌剧与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非钢琴专业学生学习钢琴大多存在年龄大、手指肌肉紧、反应迟缓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钢琴专业学生加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探索快速提高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识谱、手指基本功、选曲、学习兴趣、乐感培养、大脑学习、心理素质等七个方面深入论述快速提高非钢琴专业学生钢琴弹奏、演奏水平的教学方法,以期使非钢琴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通过短时间的练习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艺术形式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艺术形式美的教育来分析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教育观念,其中通过伴奏的形式表现与形式关系分别说明形式美的特征和规律,并且突出了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的价值.认为音乐中的形式美教育观是客观认识的思维方法,是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只有把科学的思维教育与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发展观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趟过女人河的男人》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受到好评.剧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带给观众感情愉悦,享受着剧中人物所带来的美感.本文试图根据美的特征和本质来分析人物带给观众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古典主义时期在钢琴艺术史中是一个核心时期,它传承了巴洛克时期的理性,预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这时期的钢琴音乐更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它以其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理性的步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师范类的学生要在两三年很短的时间内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要领,除了靠严格的练习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因素。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四手联弹是其中有效的一种。文章从钢琴四手联弹的作用与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20.
移植改编中国传统乐曲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典型类别,而知名作曲家陈培勋的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典范。本文以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卖杂货》作为研究对象,对广东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