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对“生命”的关注和探寻是叶舟小说的基本内核。他总是在文字背后用睿智的眼光来打量着天地间的一切生命,从而使一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盈着“生命”的智慧,潜藏着关于“生”与“死”的沉思。叶舟的小说在平静的表层下,以温暖和叩问关注着俗世中的个体生命和生存,体现了人类在尘世中寻求精神皈依和灵魂救赎的“生命意识”,暗示着“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理性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的颠覆,对师生双方自主发展与自我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探求通往自由与理性的教育之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极为红火,也颇受争议。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学新形式的出现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由草创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新的体裁和叙事模式都应该抱着鼓励和欣赏的态度,给予其成长的环境。鉴于上述观点,笔者特选此课题,从叙事模式的优势、女性视角下现代情感的跨时空表述等诸角度,来肯定网络穿越小说固有的文化审美价值,以期为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摇旗呐喊,为网络穿越小说正名于学术界,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绘画在总体上都追求形式美,但中国绘画倾向于表现性,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这种区别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教义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7.
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之中的语文阅读审美精神,30年来,经历了文化蒙昧与文化启蒙,当下面临着分化与众声喧哗。我们提倡对话沟通,构建语文阅读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
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之中的语文阅读审美精神,30年来,经历了文化蒙昧与文化启蒙,当下面临着分化与众声喧哗。我们提倡对话沟通,构建语文阅读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9.
五四文化启蒙运动使儒家文化历经了两千多年来最为复杂、严峻的考验,启蒙思想家们以否定的方式猛烈地抨击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结构。但已经渗入中国民族血脉的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并投有因为短期功利而受到颠覆。尽管如此,当“后五四”时代的来临,启蒙主义的式微,五四作为一个民族记忆和传统精神,在历史分期里我们真正反思的时机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蒋永影 《文教资料》2009,(11):31-33
“酒神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思想,本文对两者加以分析比较,并指出了它们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精神——“佳人”形象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佳人”形象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具体操作方式上 ,将其置于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演变历史中 ,加以纵向地比较与观照 ,从而分析“佳人”形象上所蕴含的近代式的文化精神 ,并进一步追寻这种文化精神在文学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法律中凝结着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法律应该体现一定的人伦精神。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人伦精神的体现及其原因,并呼唤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改进对人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晚清中央、地方政府采取了大量相关的对策措施。总体而言,1875年前清廷的对策可概括为"入康不入藏",即有限度地允许或默许外国人进入康区活动,而对于入藏则加以严禁,一经发现,即刻押解出藏区;康藏地方各界亦对外国人谋求入藏持强烈抵制和反对态度。丁宝桢督川时期,利用康藏地方各界"阻洋"的普遍社会心理,采取"借藏阻洋"的策略,强调"康藏有别",力图使外国人难以进入藏区腹地。这一策略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有多方面负面效应,加剧了康藏地区本就复杂的局势,造成"洋汉均阻"等问题的出现。赵尔丰调督川康后,实行"川康有别"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入康外国人的管理。外国人进入康藏游历以及晚清各界的上述做法,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和康藏局势上产生了多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性之"根"的启蒙精神,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的理性化和现代化过程,另一方面却又使人陷入了深深的文化焦虑和生存危机之中.当前人于物化社会中的异化、工具理性的霸权及人类文化座架的动摇等都表明了,旨在把理性从神话镣铐下解放出来的启蒙精神,由于其自身逻辑而走向了反面.启蒙沦为神话,理性代替上帝取得了统治一切的地位,这正是启蒙自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新理性精神”是钱中文先生于1995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化和文学观念。由于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愈来愈受到国内知识分子的关注。本文在回顾西方理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交往对话和开放性三个方面对其基本内涵作详细的学理阐释,进而彰显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大学精神的内在差异在于,我国大学强调“救国济世”,而西方大学强调“独立思想”.本文通过中西大学演讲中的一些史料,对这种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意在为我国当前大学精神的培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性"实践的百年历史,成为探讨20世纪80年代从"新启蒙"到"文化寻根"现代性实践的知识资源与问题视域的逻辑起点。在"新启蒙"的"现代性"诉求中,文学书写与政治实践共同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历史连续性、完整性的叙述,"现代性"的内涵始终处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启蒙知识分子"新时期共识"的框架之中。"文化寻根"作为"新启蒙"的逻辑展开,试图借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挖掘以完成"现代性"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想象性建构,而"文化寻根"的困境,显示的正是"现代性"的普遍主义和中国"本土化"的"现代性"遭遇时难以规避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18.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成了苏格拉底与孔子不同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认为理性知识才是导致善行为的根本原因,情感则是导致恶的行为的根本原因,表现了崇尚理性的特点。而孔子力主"仁"、"孝"思想,认为血缘亲情是道德的终极因素,彰显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