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龙头、主体、骨干,这大约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电视的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这大约也是不可否认的定论.各国的传媒、各广播电视机构,都花大气力抓新闻传播,并不是巧合,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无论从内容上、种类上、体裁上、样式上,新闻总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上层建筑中观念形态的表现,文学艺术讲究对“会有的事实”的建构,新闻传播要求对“已有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正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就包括了通讯、评论等。但是在实际传播中,除了“新闻节目”外,还有所谓“新…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谈论语言的文字多了起来。这是好现象,说明语言受到了重视。但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语言的本质如何认识?却众说不一。人们每天在使用语言,语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作用几乎尽人皆知。为什么仍不能确切地把握它呢?也许这正是语言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反映吧! 有了人才有语言,有了人群才有了语言。人是社会的结节点,个体的人聚集成群体中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语言便应运而生。人比鸟兽高明,因此,人类的语言便显得明晰便捷,少歧义、不含糊、容易学、方便用。使用语言,可以表意,可以传情,于是,喉头声带发达了…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行。先行者精益求精.后继者风起云涌。不论多么艰巨、多么曲折,大势所趋,已是事实。 这一改革,同其他行业一样,目的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新世纪的战略目标。而核心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所说的人才,首先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更是有创新能力的、可担重任的人才。 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是从社会上吸纳来的,社会人才的状况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人才的状态。由于新世纪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成熟,高等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加快,人才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专多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六张颂复合型人才有多方面要求与表现,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这样,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可以表述为“一专多能”。一专多能,一般是两层含意,一是以本...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传播,必须考虑受众期待。但是,怎样考虑受众期待,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受众不同,期待也会有差异。我国的受众,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广播电视要为人民。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满足,而这种需要是不断增长和加强的。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理所当然地应当“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完全不是空洞和笼统的,而应该是具体和真切的。如果我们的某个节目中,着意渲染高档装修居室;如果我们的某个节目中,特别宣扬高级美容、桑拿浴;如果我们的某个节目中,全力推销昂贵的商品;如果我们的某个节…  相似文献   

6.
语言传播主体必须考虑使受众“愿意接受”的一系列问题,而语言接受主体也需要考虑”能够接受”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接受”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传者,其中必定存在着受者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审美意识、美学理想诸方面的起点。广播电视传播是否因其为“大众传播”就说它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就以“市俗文化”对待它,这其中有概念、性质、任务、要求等值得深入探讨的广泛论题,恐怕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那基本观点、重点认识,在此前的思考中已略陈己见,现在,还可以从受众“听觉阈限”的角度,继续进行思考。凡有听觉的人,都…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实现网络化之后,必然面临网络控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总要突破局限,同时加以制动。人类对于水的开发利用是如此,对于电的发明与利用也是如此。刚刚发明了电,在利用时就伴随着恐惧:能制人于死地,能制物于毁灭。于是如何控制它,自然就成了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当今,对于网络也经历着同样的路程。国际互联网,多向互动传播……似乎无法控制,要“天下大乱”了。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看,实现控制是可能的。绝密、机要信息,另有相应通道,除了间谍和破译,一般人是得不到的。这就是一种控制。虚假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术争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为”和“双百”方针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人们的认识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的认识是如此,对语言传播的规律的认识同样是如此。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规律上,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十分正常的,正如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对传播的认识,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过程一样。面对复杂而又稚嫩的广播电视传播,特别…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要发挥教化功能,也要发挥娱乐功能及其他必要功能。当我们说信息共享的时候,不应忘记认知共识,而当注意认知共识的时候,更不能忽略愉悦共鸣的审美特质。虽然,现在来谈论语言传播中的美学层面还为时尚早。不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美学意识还不够强烈。人们往往满足于“是什么”,连“为什么”都鲜有人问津。好像听故事,只问人物好与坏,结局离与合,于是那些毫无道理的虚构,毫无根据的编造都能获得多种传播渠道,甚至不胜而走。语言也是这样,只问是否念了错别字,没念错别字就认为好;或者只问是不是顺溜,只要顺…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最具特征的是有声语言传播,文字语言传播是其次要或辅助手段。进入网络文化以后,仍然以此特征与报纸、书刊相区别。在这方面,我们的规律性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涉及的问题。当有声语言传播过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后,若就此止步甚至故步自封,恐怕难免进人“快餐文化”的囹圄而不能解脱。说到底,这只告诉了人们“说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说”,便披悬置起来。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语境的作用5“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对象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  相似文献   

12.
参加过几种评奖,广播电视节目的评奖有一 定的弹性,竟会发生相反意见的论争;播音与主 持作品评奖,特殊性更明显,往往看法不同,甚至 分歧较大。 之所以设立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主要是 为了鼓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提高创作觉悟,多 出精品。但这同其他节目的要求,共性之外,个性 差异较大。如有声语言的状况(语音规范,词汇、 语法规范,表达准确、流畅,状态积极、自如,等 等)、电视中的副语言(眼神、手势、化妆、服饰、体 态,等等),都是其他节目、其他评奖不作为重点 衡量的。 正因为如此,播音与主持作品的“作品”涵 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人们都希望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这是理想的召唤,历史的共识。当然,这“好”,这“精”,会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质量。然而,今天的情况,似乎发生了某些变异,很值得我们重视。 在“好”和“精”的价值取向上,本应以客体的期待为指认,以本体的积淀为基准,以主体的责任为依托,以精神的升华为目的。这样,才会有真正的人生价值,也才会有真正的传播价值。可是,目前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只以主体的满足为尺度,一切都归结为“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张颂传者身份众说纷纭,不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主观动机同客观效果从来都没有全等过,不是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尤其如此。理论上的认定,传者的自我感觉,都离不开传播实践的检验,离不开受众...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传者素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五张颂播音专业人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岗位上,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这要求首先是新闻工作者的共性要求,然后是语言传播的专业要求。个性体现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二者不可割裂,二者不可混淆。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中节目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日常说的听节目、看节目,正是一种认可。于见,节目质量便成为节目的生命,也就成了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的支点。能否称得上节目,大约要看在某个单位时间里,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性。哪怕是长系列的一个片断,也不能有头无尾,或者毫无收束感。如此,便面临着逻辑链条的起讫、形象展现的始末。当然不必像八股文似的,非得按起承转台的套数走,但那思路、文路、态势和走向,绝不该模棱两可,甚至丈二和尚令人摸不着头脑。现在的书目中,正有些不知所云、不知所终者,好像制作者并无主意,也…  相似文献   

17.
张颂 《现代传播》2002,(1):76-77
面对“入世” ,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思考的事情很多 ,但是 ,首先遇到的恐怕是传播观念的问题。我们当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论国外、域外的传播学如何发展 ,不论我们的传播理论怎样深入 ,这个立足之本 ,永远不可动摇 ,而且要“与时俱进” ,“更上层楼”。“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定要落实到广播电视的传播中去。这不但是“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所规定 ,而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前进方向所必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不能有须臾偏离。至于具体操作层面 ,也是应该…  相似文献   

18.
张颂 《现代传播》2002,(2):77-78
在传播观念的问题上 ,首先是“传播什么” ,即廓清哪些是应该传播的 ,哪些是不应该传播的。任何传媒都有自己的传播下限 ,总是把那些不应该传播的内容大体确定下来。这里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是维护国家利益方面 ,如国家机密、经济情报、军事机要、科技尖端等 ;另一个是违背道德标准方面 ,如败坏风气、侮辱人格、造谣生事、低级趣味等。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大众传媒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党和人民之福。但是 ,现在的问题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情况相当严重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本应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广…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声语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主干或主线的重任。它应该是字字珠现,金声玉振,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可惜近些年来,有声语言被冷落了,似乎失去了自己的功能,被“符号解读”、“意思沟通”之类的诠释弄得灰头上睑,真有点儿“自惭形秽”了。语言是什么?人们总是以权威的口吻引用斯大林的定义,B广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具”论,成为语言的枷锁,销蚀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自由空间,混灭了形象与感情的神游天地。这与欧美语言的本性相合,而与汉语的精妙大异其趣。20世纪语言的转向进入一交流”,虽有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张颂 《现代传播》2001,(5):58-59
广播电视传播中,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处于前沿、中介和纽带的地位。进入这支队伍,必须经过严格的遴选,不是什么人都能愉快胜任的。这是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决定的,既包括传播的需要,更适应受众的期待。主观意志的“拔苗助长”,并不能“一手遮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做不到“掩天下人之耳目”。 正因为如此,1995年前广播电影电视部孙家正部长强调:“播音是个大概念,包括新闻播音、专题解说、节目主持……”“都应该练好播音基本功”;2000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徐光春局长明确指出,播音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