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可给人乐趣。新闻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受众得到一种乐趣、享受,这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的愉悦功能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爱读爱听爱看,能给受众以乐趣的新闻,其传播效果肯定好。  相似文献   

2.
新闻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否能被受众接受,除了要求新闻自身具备价值因素外,还必须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与化修养,有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爱好。总之,他  相似文献   

3.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4.
刘苏雅 《青年记者》2023,(23):32-34
作为“硬新闻”的典型代表,科技新闻“记者难写、受众难懂”的局面常常出现。提升科技新闻质量,需要破解“知识的诅咒”导致的交流障碍,建立“读者意识”,发挥科技记者的“翻译官”作用,在传播全过程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报道准确性和贴近性的平衡。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新闻还应选择恰当的全媒体传播手段,扩大受众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媒体竞争日益加剧,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做好富有特色的经济新闻是媒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有力法宝,经济新闻成为媒体间竞争的利器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姜玮 《军事记者》2005,(8):57-58
随着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体的受众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受众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了解受众,尊重受众,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要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共识。同样,军事新闻作为广大官兵的“精神食粮”,对官兵的需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导语叙事的人化。  相似文献   

7.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受众角度看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桃 《新闻窗》2008,(5):72-73
新闻媒介在为受众服务,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还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这里所指的满足受众需求,既包括满足受众的正当需求,也包括引导受众的问题。新闻媒介要时刻注意把受众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情绪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新闻价值得到真正实现,这就要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从受众需求来看,安全生产新闻都是重要的新闻题材。但是,当前安全生产新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新闻传播的价值,完善和改进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报道透明度,满足受众知情权,推动安全生产新闻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17):50-50
中国目前只有时尚杂志。没有新闻杂志吗?新闻杂志的广告受众和新闻受众一致的环境还没形成吗?“冷风劲吹”——《中国杂志:陶醉在自恋的幻境中》  相似文献   

12.
高熙  沈嘉达 《新闻爱好者》2011,(11):109-110
新闻除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因为大众是否接受与认可,是新闻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想法,以及新闻信息自身的价值、保真程度,都是要通过受众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的。因此了解和尊重受众的心理对于新闻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今天,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受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也可以通过网络甚至手机获取新闻信息。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或者说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手段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受众对新闻变得更加挑剔。他们不再担心自己能否获取新闻信息,也不再关心自己通过哪一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来稿撷英     
来稿撷英满足受众需要与引导受众湖南益阳日报王若武受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当然也就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对象。新闻传播者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以为受众服务为目的的。检验新闻传播者为受众服务的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所谓受众需要...  相似文献   

15.
庄琨 《新闻传播》2005,(12):68-68
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它要求编辑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受众的多元要求,用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祁涛 《新闻传播》2007,(2):66-67
一、魅力与新闻魅力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魅力,是指事物或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依此类推.所谓新闻的魅力,是指新闻颇能吸引人的素质和能力。新闻的这种魅力,实质上就是它们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各种因素的集中展现。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它能够赢得受众的喜爱或重视。并以此为动力,引起受众对它们及新闻媒体长时间而深入的注意,收获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因此,新闻魅力才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贾振 《新闻世界》2020,(1):15-17
无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从受众需求来看,安全生产新闻都是重要的新闻题材。但是,当前安全生产新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新闻传播的价值,完善和改进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报道透明度,满足受众知情权,推动安全生产新闻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闫志强 《新闻爱好者》2011,(22):109-110
新闻除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因为大众是否接受与认可,是新闻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想法,以及新闻信息自身的价值、保真程度,都是要通过受众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的。因此了解和尊重受众的心理对于新闻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0,(11):86-93
新闻真实长期以来是围绕着新闻工作者及其新闻报道而言的,受众的身体作为影响真实的一个基本维度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身体感官调节着受众对新闻真实的判断,从身体出发考察新闻真实可以发现,新闻生产中的媒介使用及"求真"过程正包含着对受众"具身性"不断回归的过程。本文指出,在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之前,基于受众视角的新闻真实是一种诠释真实,也即新闻受众通过对文字、照片、动态的影像等人工物的转译所达至的理解真实,而虚拟现实技术则通过赋予受众"具身主体性",从情境全景化与感官综合化两个层面开创了新闻的具身真实。具身真实使受众成为新闻的参与者、体验者以及建构者,并将新闻的真实观从"以事实为中心"调整至"以受众的体验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种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电视和网络新闻受众的不断增加使报纸的生存面临着挑战,如何留住读者成为报业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而新闻标题制作的好坏是留住读者的关键之一。由于新闻数量与日俱增,受众无法浏览每一条新闻,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不断增多,新闻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标题的竞争,标题的高下优劣,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竞争力的强弱。不少都市报的版面增加到48版,甚至更多,头版一般为导读版,只列出标题,所以新闻标题的制作显得更为重要,还可能直接影响零售报纸的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