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2.
教学章节: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音乐欣赏》第三章;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思乡曲》;教学目标:1、聆听《思乡曲》,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理解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对马思聪在音乐上的贡献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刘徽 《中学教育》2005,(4):49-51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孩子们,你们好》中,阿莫纳什维利张开双臂,迎接了他的孩子们。他的孩子们摆弄着锡制的士兵玩具舒服地依在他的宽厚的身躯边,阿莫纳什维利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侧耳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声,分享着孩子们的生活故事。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阿莫纳什维利深入孩子们的生活,继续用他的教育智慧谱写着美丽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4.
一、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二、教学内容: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三、学情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它的应用之广是其他事物无可比拟的,也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教育导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思考并探讨这样的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徽 《中学教育》2005,(2):48-51
山·A·阿莫纳什维利是格鲁吉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教授,他也是继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了他的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通过总结他在小学阶段的实验成果,他写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这三部书在苏联国内享有盛誉,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同时也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7.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对我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地考察后曾发出一段感慨:在中国的中小学里,音乐教育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超过了他们对于文化范畴的学习和理解。音乐教学无例外地集中在技巧的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中国的孩子很少表现出独立性,他们没有自主的观念,没有想到自己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无疑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失去的太多,代价太大,他们的兴趣受到压抑……有一个大学生写道:……的确,我们的社会是越来越发达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问问每一个现代  相似文献   

8.
许晓芝 《中国教师》2011,(Z1):174-176
<正>该书作者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现代儿童生活在一个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理念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古典诗词很少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而是通过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  相似文献   

10.
<正>也许我们都有一种经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都自觉不自觉的在学习你的课程,教学成绩就可观;或者教师很威严、强势,学生不得不学,教学成绩也可观;或者是严格的管理,达不到目标者就要受"罚",可能教学成绩也还不错;或者是时间加汉水,多讲加多练,教学成绩也可能可喜……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那是因为,部分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自觉或者被迫学习,"动"了起来,可见,让学生在学习中行动起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路哭着、笑着、担忧着、欢喜着,我终于读完这本倾注了郭景瑞老师心血的《新爱的教育》,感受良多。不知道郭老师最近的身体怎么样?书中他曾提到:夺去了我的身体健康,使  相似文献   

1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伊始,在教育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教学法的含义是教学的艺术、教导的确切规则只能从自然借取、教育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三方面对《大教学论》进行了解读。在如今这个普遍忘却目的地的时代,回归本原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感悟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贾名 《教育》2014,(29):78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性质的名著。全书围绕培养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性、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或具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的教育过程而展开。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并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许多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问题,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在不经意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许多中小学蓬勃展开, 朱永新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在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目中,“朱永新”这三个字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而我认为, “朱永新”更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行动”,因为朱永新在阐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要行动,便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朱蕾 《教书育人》2011,(13):23-24
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更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治学名言。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是无法剔除的,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来学习。记得曾与一些学生讨论过"学习之苦乐",全班几十人竟没有一个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我感激学生的坦诚,却也由此一直希望我的生物课堂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的教育能让  相似文献   

17.
孙松波 《教育》2013,(18):62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受学校派遣,于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赴美国波士顿对波士顿英语学院、斯卡斯代尔高中、康科德学院、布莱克莱恩高中、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期间,万玮坚持每天写博客,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美国学教育》一书,就是由这些博  相似文献   

18.
“墨驰思深,书香人明.”“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些熠熠生辉、启人心智的话语,是我在历时半年通读了于漪老师的《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之后,最深的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19.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育就时刻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借助于美育的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魏书生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借助美育的力量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有的人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即使有很多毛病的人,心理阴暗的人,比较凶恶的人,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