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春燕 《文教资料》2013,(23):104-105
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学生的幸福.研究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对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提升幸福感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发放的方法对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进行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职业倦怠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168名城市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2)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3)教师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幸福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因子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和幸福行为表现;(4)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研究结果,城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注重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及关注教师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幸福感是美好体验、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综合,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统一。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有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等。培养胜任力,从胜任感中感悟幸福;增强效能感,从效能感中品味幸福;培养反思力,从自我超越中体验幸福;加强研究力,在自我成长中提升幸福;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幸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也更加关注社会精英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对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关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对学校幸福感的来源、概念以及学校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对国内外学校幸福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就现有研究来看,影响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包括人格、自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以及家庭经济背景等。目前,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概念的完整性、测量方法上的缺陷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外因,以及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等内因.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教师的幸福能力等途径,可有效增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教师,你觉得幸福吗?教师职业能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吗?如果教师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话,其幸福感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有的人长期过着优越的生活,却并不一定感到比别人更幸福。一个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他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研究中体验到巨大的幸福感受。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幸福来自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传统上人们往往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象地概括教师职业。这一方面固然体现了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8.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国外许多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师职业领域的相对弱势群体,在获得的社会支持与自身的主观幸福感程度上有其独特性。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对92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幸福感现状,探讨和分析社会支持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南京高校371名辅导员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应关注辅导员需要与诉求,提升主观幸福感;推进专业化与职业化,增强心理幸福感;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提升幸福的主体素养,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乐趣,这种客观的成就和主观的乐趣,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既关系教师自我发展,又关系学生健康成长,还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应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支撑,在实现中国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主体素养。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是为了人的幸福而存在,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幸福感有快乐、幸福、心理健康等含义。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这个词直译就是主观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纳西族地区965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纳西族地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是71.89±7.03、72.82±7.61、72.77±7.80和73.1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1)。人口学因素中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的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职业信息因素中的不同地域、学校性质、教龄、编制、职称和兼职职务的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得出结论:纳西族地区不同学段的教师整体上是“幸福”的,但受性别、年龄、婚姻、地域、学校性质与编制、教龄、职称和兼职职务等的影响。高中教师幸福人数比例最高,小学教师幸福人数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关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运用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不同教师群体的不同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原因,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幸福。而幸福教育就是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让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要努力创造幸福资源,使我们的教育充满幸福感。而课程则恰恰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而走向幸福。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育中实现幸福,关键是是否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环境有所改善,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可教师的幸福感似乎在下降。增强教师的幸福感是打造高效课堂、构建和谐教育的有力推手。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引领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学生。那么.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教师的幸福从淡泊明志中来。教师自选择从教、跨进教育之门的那一  相似文献   

16.
钟运新 《时代教育》2012,(9):216-217,289,290
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施测,发现民办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偏低,其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均值比男生低;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偏低;学生自动思维得分较高。收集的数据用SPSS15.0软件处理,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主观幸福感受自动思维的影响,自动思维得分越低,主观幸福感越强烈,自我和谐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也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一个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而教师本身的心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育出幸福的学生,可见主观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干预实验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以乐山某中学初一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三次干预实验:讲解主观幸福感相关知识,开展以"寻找幸福"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咨询,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干预。结果是实验班后测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与实验班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幸福感的干预实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认同感量表对653名高职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自我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主观幸福普遍偏低,这对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心智发育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是中学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本身都要提高认识,采取适当措施来提升学习主观幸福感,使中学教育走出困境,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