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档案保管期限档次划分问题和宝荣在《中国档案》1995年第2期著文,对保管期限“两分法”即保管期限简化为“进馆”与“不进馆”两档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弊至少有三个方面:1.保管期限的名称概念不准确,把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混为一谈;2.将使...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学术研究近期发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主要就近期档案馆学术研究的3个问题,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述,从“现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局限性和改进设想”、“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两个方面,评述了学术界在档案保管期限表与保管期限问题上讨论的不同意见;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涵义”、“开发的形式”、“开发的方法和途径”3个方面评述了学术界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讨论的情况;从“档案分类的概念及类型”、“中国档案分类法”两个方面评述了关于档案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银行会计档案鉴定销毁难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鉴定销毁工作目前尚无一个详尽统一的操作办法。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中,涉及“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这一内容时,往往只是笼统地规定“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等等,而事实上具体到每一份档案的销毁是很难根据保管期限判定的,需根据各个单位、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使有权决定销毁的部门难以审批。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了文件归档范围后,正确划定归档文件保管期限就相应决定了档案的保管期限,这实际上是一个影响面很大的问题——它影响到八1)档案“生命”的长短;(2)馆(室)藏档案结构的质量;(3)档案整理、编目、鉴定、开放。利用等工作的质量与效率;(4)档案保管费用的高低。等等。 为了科学地划定机关归档文件的保管期限,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两分法”、“三分法”、标时法、分段标时法 五十年来,我国对于归档文件保管期限划定的规定与认识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例如 1964年10月10日发布的《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参考表(试行草案)》将《党的机关档案材料保管期限一般标准》和  相似文献   

5.
国家档案局8号令对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做出新的规定,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在实际工作中常听到”文书档集的保管期限是发生了改变,但与过去差不多”的说法。笔者刚看到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时,也认为”与以往一样,长期改为30年、短期改为10年就行了。”经过反复学习后,发现《规定》的精神实质并非如此,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谈加强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工作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从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针对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及保管期限的确定,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入研究其原则与方法,同时呼吁档案人士应重视各种各类档案的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的研究,引进“必要件”概念建立“必要档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新修订“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机关文件材料是否属于归档范围、确定归档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是整理工作的最早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档案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对1987年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三个业务文件的修订工作。经过7年反复慎重研究,终于以“国家档案局令”的形式发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并作为行政规章执行。“规定”是新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业务规范,对于各级机关文件材料的流向和档案的处置,合理配置各级国家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全面覆盖、以人为本、突出职能、以我为主、制度制约”等工作原则和工作关系,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科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加快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实施,为新形势下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提供了法规依据,是党政机关正确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指南。金州区档案局于7月18日举办了贯彻落实及业务培训斑,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做了部署和业务培训研讨。结合金州区实际工作情况.体会和收获颇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如何确定,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是档案人员在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时首先遇到的问题.目前,各单位确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是2007年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然而,再周详的保管期限表也不能囊括所有档案文件材料,那么,如何确定某份文件的保管期限,现就我个人的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8日,由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签署,颁布了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在至今所有已发布的令中,“8号令”是针对机关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2.
《保险法》第124条“保险公司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帐簿、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前款规定的帐簿、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的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10年”。依据这一原则来确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则至少保存10年,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天津档案》2007,(8):32-32
按:上一期我们对历次“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发展简况,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及其形式和适用范围作了回顾比较。本期将对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方法、条款的设置及有关方面进行比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上海档案》2005,(11):30
刘东斌在《档案管理))2005年第5期上撰文对中外档案保管期限进行了比较。我国把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6~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而美国的各种档案保管期限表条款规定得很详细,保管期限规定得很明确。其保管期限规定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25年、56年、75年、100年、永久等。日本的档案保管期限则分为1年、3年、5年、10年、永久等5个等级。俄罗斯的档案保管期限主要分为永久、长期(5—75)、短期(6个月至5年)三种。这同我国规定的保管期限差不多,主要区别是长期保管档案的期限比我国长。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为了有效解决会计档案大量占用档案库房及保管难度大等问题,笔者所在的中原油田档案馆开展了保管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在鉴定销毁工作中,笔者经过对会计凭证内容的分析,发现“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的主张存在法律隐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讲的档案鉴定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鉴定工作内容不尽相同,其目的不是确定档案的存毁,也不是对档案确定保管期限,而是对档案馆所存永久保管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划分级次,以便更加合理地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1999年5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发布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将1987年颁布的两个文件合为一个文件;改革了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方法,对定期保管期限实行标时制;突出了立档单位的主体地位:条款进一步细化;调整了一些材料的保管期限:改备案制为审批制。这是国家档案局第五次发布关于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柳钧 《陕西档案》2014,(1):42-43
2012年12月17日国家档案局以10号“令”的形式颁布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这是新时期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体现了国家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标志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规定》是一部依法制定并适用于各级各类企业共享的指导性规定,为企业正确界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提供了全面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87年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到2000年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重点改变了档案的整理方式,再到2006年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8号令),重点改变了档案的保管期限。近30年出台的三个重要的机关文书档案业务建设文件,对于推进机关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档案的整理方式和保管期限的重大变革。机关单位熟悉和适应了新的整理方式及划定新的保管期限规定。8号令实施的近几年来在业务工作中我有一些思考,想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0.
刘爱民、陈壮在2008年第2期《中国档案》上撰文指出,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主要环节在于归档文件的价值鉴定或价值分析。1、分析归档文件的责任者。文件材料保管期限的划分应“以我为主”,即“我”形成的归档文件的保管期限相对较长。分析归档文件是本机关责任者还是外机关责任者、是本系统责任者还是外系统责任者、是本级责任者还是上级、下级责任者、是多个责任者还是单个责任者,以及归档文件在运转过程中的责任者。为了方便计算机辅助确定保管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