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是指学生在认知的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当孩子开始学说话以后,最多的就是问题,天空、泥土、飞鸟、走兽,直到家里的一切日常生活用品都会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对142名学生(128份有效)和全校数学老师的问卷调查,从中了解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我们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分为有疑敢问、畅所欲“问”、善疑善问、乐问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应策略。以“让学生享受‘问’的权利”为关注点,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快、快……马上就要开学了,还整天守着动漫频道、卡通卫视寸步不离,提起电脑游戏如数家珍,寒假作业却漠不关心。快、快……起床都半个小时了,还在看《童话大王》,早饭凉了又热,脸也顾不上洗。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从现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剥夺学生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子,我又看两场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比赛的录像:一场是半决赛,由武汉大学对新加坡国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有精彩的故事,有丰富的人生,有多彩的生活,有神秘的自然;有如小精灵般灵动的文字,有如音乐般悠扬的韵律,有如诗画般的优美意境。她充满了情——亲情、友情、爱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充满了智——语言、人文、情思、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智;她充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问到点子上,问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会问。学生会问,就说明他们的思维是朝着课堂要求的知识能力培养的方向延伸发散的。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对矛盾之处产生疑问,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的困境,这样他们就必须集中精力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贮备来分析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导向深入,在探究过程中,他们的问题往往就会  相似文献   

8.
我在执教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时 ,对学生不熟悉。心想 :情况不了解正应该通过质疑使上课更有针对性。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把课文读通顺、读熟 ,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 ,大部分是对某个词的不理解。如 :“挚友”是什么意思?“仪态端正”怎么理解?我在肯定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的同时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等。学生很快提出 :课文为什么以“全神贯注”为题?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茨威格的出现起什么作用?……我归纳学生…  相似文献   

9.
10.
潘婷 《湖南教育》2003,(2):22-22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非常有深意,有些却不怎么好,不得要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敢问,想问,更应该会问。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首先应注意“言传身教”,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题,给学生作提问的示范,才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当学生提出了质量较高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比较详细的讲叙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提问者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维,以便下次再提出有深度  相似文献   

11.
高东阳 《宁夏教育》2010,(11):62-62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教导,听清知识讲解,然后作业、复习加以巩固。听得越来越多,问得越来越少,而且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生的思维定式逐渐在听教师讲、听教师问的模式中定格,久而久之,智慧的火花日渐消失,创新能力渐渐削弱,失去怀疑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让学生享受浓浓的人文关怀,保护和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自然发展.现就课堂的人文关怀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14.
"问"是创造的开始,"问"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就是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作为工作切入点,让学生从被动地"答问"到主动去"发问",这样就一定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让学生享受浓浓的人文关怀,保护和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自然发展.现就课堂的人文关怀谈几点感想:一、师生平等互动,感受人文关怀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的"首席",必须放下架子,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以真诚的微笑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心灵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支撑.没有学生的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全面.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卢桂芳 《福建教育》2020,(21):28-30
<正>开篇语:"六一"节,是学生最重要、最期待的节日,舞台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享受舞台,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教育之美也就在其间流淌出来……让学生享受舞蹈入职的第一年,得知学校要举行"六一"节文艺会演,我一脸错愕。搭班的同事却脱口而出:"不如,你教学生表演街舞吧?"她见过我在教师节上跳机械舞。带着新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应承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一、追溯音乐起源,发现美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特点,最后归  相似文献   

19.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快乐的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孩子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未能把它有机地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