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并设身…  相似文献   

2.
汪慧贇 《学前教育》2023,(19):60-62
<正>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对幼儿来说,拥有共情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融洽地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互动,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帮助幼儿提升共情能力的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因此,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者共情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是一种心理品质.自20世纪90年代情绪智力理论把共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来,共情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品质,而是作为一种能力进行研究,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共情能力有两层含义:其一为感知、觉察、分析、评价、破译、调控自己和他人情绪、情感、感受和思想的能力;其二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他人投射给自己的情绪并产生共鸣,主体正向或反向主动接受这种"心灵感染"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较为恰当地运用到人际关系中去.概括地说,共情能力就是主体对客体情绪和情绪信息的感知、体验、表达、评价和调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霍夫曼移情理论的内涵"移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来自希腊词"pathos",意指类似痛苦的深刻而强烈的情感。1909年由铁坎纳(Titchener)翻译为英文"empathy",意为能够用心灵去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与同情、同理性、感情移入、情感共鸣等相似。  相似文献   

5.
共情,意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体会并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共情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心理咨询者所必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中关于"同理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  相似文献   

7.
情绪智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以情促思能力、移情能力、情绪伪装能力和情绪  相似文献   

8.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9.
情感智力简称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情感智力及其对幼儿教师的意义情感智力又称情绪智力,简称为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少茜 《教育导刊》2007,(11):26-27
一、情感智力及其对幼儿教师的意义 情感智力又称情绪智力,简称为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移情研究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移情有3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移情(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用语,移情是指患者把自己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情绪依恋关系,按照重复和被动强迫性等原则,转移到精神分析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成了其双亲的替身;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用语,移情(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与高超的治疗方式,是远远高于治疗技巧的“充要条件”。调查与分析为了探讨中学生移情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8,(5):48-48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情感丰富的人更有好人缘。究其原因,首先,情感丰富的人,他们往往有更强的共情能力,能够创造出和谐的关系。千万别笑话那些看电视会流泪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融入了特定的情景中,用心体会到了别人的情绪变化,于是就会自然地感同身受。以后,当同学或同事遇到麻烦,情感丰富的人会给予同情;和他人发生争执,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曾国所谓情,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判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在...  相似文献   

15.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食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情商理论的内容及研究现状情商又称情感智力或情智。高尔曼认为情商至少包括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五方面能力。萨罗维和梅耶在对情商进行10年研究之后。于1996年对情商的内涵作了较为全面的阐  相似文献   

17.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态度和能力.辅导员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内化.辅导员运用共情,需要把握好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准确回应、引发领悟五个环节.辅导员可以从培养感受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和共情引导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升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情感智力的具体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智力简称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情感智慧的含义 高尔曼认为情感智慧至少包括五个因素.1.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2.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程度.3.正确理解别人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正确判断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引起他人什么样的反应.4.具有同情心,也就是能够为他人着想.5.能够克制自己的一时之需而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努力.如上所说,情感智慧是主体人成长发展,进行良好社会交往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情感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对负面情绪的治理是当下情感治理的重点之一.在"墨茶offi-cial"事件中,网络中的哀悼者们通过"悲情叙事"引发共情和认同,形成了带有负面情绪的情感共同体.文章认为,从实践来看,对该群体进行的情感治理实际上是由媒体机构、政府和网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政府和媒体机构用提供事实的方式,唤起网民的理性,形成情感共同体内部的"自净",并鼓励由共情形成的利他行为.这种"柔性治理"+"多主体协调治理"的方式,可以看作情感治理中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