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谦 《教学与管理》2006,(12):70-71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2.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简析:《梅花魂》这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外孙女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  相似文献   

3.
卢谦 《云南教育》2007,(9S):31-32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 教材简析:《梅花魂》这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外孙女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4.
《梅花魂》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异国时外公教他读诗、爱惜“墨梅图”,以及送他“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手绢的事,充分表达了外公对祖国的眷恋和作者对外公深深的怀念。在一位华侨老人的心中,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梅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外祖父珍爱并保存着这幅梅花图,正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华夏的儿女,我们要学习梅花那种不图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这也是《梅花魂》…  相似文献   

5.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围绕一幅《墨梅图》记叙了一位爱国老华侨爱梅花、爱祖国的故事,颂扬了海外华侨深深眷恋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6.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围绕一幅《墨梅图》记叙了一位老华侨爱梅花、爱祖国的故事 ,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 ,以情贯穿于字里行间 ,将生动、具体的内容缀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 ,本文适宜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读的训练 ,理清课文脉络 ,弄懂课文内容 ,领悟文章情感 ,体会梅花品格 ,品出梅花之魂。一、初读感知“魂”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可让学生边默读边根据预习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课文围绕着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②人们寄予了梅花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划 ,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 理…  相似文献   

7.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围绕一幅《墨梅图》记叙了一位老华侨爱梅花、爱祖国的故事,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具体的内容缀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的是一位身居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出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9.
《梅花魂》记叙了一位身居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特别喜爱的几件事 ,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教学本课 ,我设计了调动情感、自学感知、读中悟情、质疑解疑等四个教学环节来展示教学思路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一、调动情感 ,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说 :“同学们 ,如果你们远离家乡 ,会想家、想妈妈吗 ?老师 17岁那年 ,到遥远的山区插队劳动 ,离家还没几天 ,就非常想家、想妈妈。常常一个人爬到山顶上遥望家乡 ,还偷偷地流泪呢 !而课文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李雅 《山东教育》2009,(7):61-63
《梅花魂》是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租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梅花魂》是一篇略读课。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一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章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思路清晰,读来琅琅上口,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课文讲述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因此,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中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3.
引领即引导、带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铺路搭桥,做到引而不发,还学于生,演绎课堂别样的精彩?现联系自身实践,谈一谈教学体会。一、换一换,引领自辨读音在教学《梅花魂》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时,出现下面的情形。多媒体出示外祖父训斥妈妈的话: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我首先让一名学生读这句话,结果有两名学生老把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14.
《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课文在表情达意上脉络清晰,前后照应,多次写到梅花的高洁“秉性”,处处流露老华侨思乡恋国之情,花魂人品两辉映。以前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自读课文后,对中心思想的把握并...  相似文献   

15.
《梅花魂》是第五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属新增篇目。文章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看到故乡的梅花便忆起长眠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第2自然段起至...  相似文献   

16.
侯键 《四川教育》2001,(4):32-32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以梅花为线索,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说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对梅花的钟爱,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深深的爱国情意。文章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熟读精思,会意悟情,使学生接受美的情感熏陶,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做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志向。  相似文献   

17.
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今天我再次读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依然感慨万千。课文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述身在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敬爱以及他对祖国无比的眷恋。本文用三件事讲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遇到一位扫路的老人,通过与老人交谈,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深深的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9.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初春时节,梅花山上梅花开放的迷人景象,以及看花的人流涌动的情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是伊沙对古典抒情诗传统进行消解而作的一首诗,也是对以往传统文化的质疑,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本文对《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进行细读,结合诗人伊沙的创作倾向,探究《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