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苏吉 《考试周刊》2009,(35):36-3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中国翻译界百年不变的翻译原则和标准。然而纵观严复所留下的大量翻译著作及文字材料,我们却发现,这些译著里充斥着许多不符合“信、达、雅”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内容.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他所采用的是“达旨”式译法。本文以《天演论》为例,从历史背景出发,探究“达旨”式译法的涵义和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并对其译文中的翻译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强观念,古已有之。近代意义上的自强观念不仅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而且成了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和愿望。本文以上海《汇报》为考察对象,认为以“兴学”与“合群”为口号来倡导自强,是清末自强观念变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而近代中国一直未能走向独立自强,乃因为国人对于“自强”一词在理解方面存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3.
阅读汇报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课堂上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和体会的一种课型.目前,系统地研究整本书阅读汇报课课堂教学的并不多见,进行课例研究的更少,笔者结合整本书阅读汇报课《绿野仙踪》进行课例分析,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感受阅读汇报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严复作为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化制度的先驱,他运用“物竞天择,适生存”,“优胜劣汰”的进步观点,服务于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并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的,是进步的,这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1898年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从未间断过,但大多研究是针对译者的翻译思想以及使用的翻译策略,很少有人关注不同时代译者、读者及出版机构等对其所作的不同批评。文章通过对比严译《天演论》在不同时代得到的不同评价,旨在说明多元系统理论并非仅对译者的翻译过程产生影响,针对译作的批评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对《原强》一书中关于“体育”的论述作了分析,指出《原强》对现代教育在我国的开展起了倡导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和孔甘露的作品中对上海历史叙述存在一种时间形式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清楚地揭示出他们分别赋予上海的文化身份特征。王安忆在纷繁的日常琐事中敏锐地把握住了那些稳定的因素,在努力寻求新的叙事方式的同时,她赋予上海的是一种“经营”特质。而孙甘露表现出了一种内在突破的要求,追击一种纯粹的经验,极力摆脱一种“共名”的上海生活的样式,其小说叙述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文化文本,同时他赋予上海的是“边缘生存”的特质。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作家赋予上海的文化身份,显现了上海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严复在将Evolution and Ethics翻译成《天演论》时,通过改写、删削、省略、增加等方式,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因此,严复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述黑格儿惟心论》是最早介绍黑格尔哲学的专论之一。从写作动机出发,试图指出严复不仅是为了介绍黑格尔哲学,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表达是通过强调、夸大、歪曲黑格尔哲学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正名论与古人不同,不具有政治或伦理的意义,主要论述界定概念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近代逻辑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严复发挥西学特长,对洋教入侵这一近代严重社会问题作了研究,提出切中时弊的看法,并做了大量的翻译介绍洋教问题的工作。填补了中国人这方面的空白。此贡献应予充分肯定。严复大胆探索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主张吸收洋教传教的长处,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这种爱国精神、人文精神,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崇敬。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我国近代史上“西学第一”的严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启蒙家和教育家,他的体智德三育并重的思想、高度肯定体育的社会功能、肯定运动为强身主要手段和竞争体育思想、超越从体育着手思想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由“离异”到“复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甲午战争前后至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基于坚实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局的唤醒、科考屡试不第的愤懑等原因,大力提倡全面西化,批斥中学;二是从戊戌政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基于对当时西方社会弊病有了初步认识以及早年所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原因,极力主张中西文化折衷;三是在民国时代及其晚年,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深感绝望、所受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影响以及官运亨通的个人经历等原因,竭力推祟旧学复古。  相似文献   

15.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为挽救民族危亡,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积极著书立说,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其中的责任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等领域加以研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学习和研究严复的责任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维新运动中,严复提倡变法自强,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学,反对旧学。但到运动破产后,他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宣扬不可知论,并为宗教张本。这种前后迥异的变化固然是由于其所属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所致,但也同其在思想上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吴汝纶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是晚清桐城派的末代宗师。严复早年留学英伦,接受西式教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尽管吴汝纶与严复的师承关系以及受教育的经历有较大差异,但思想观念和文化认识的趋同奠定了他俩友谊关系的基础。严复拜吴汝纶为师,服膺桐城派,擅长以桐城古文译介西学。严译西学与吴汝纶的序言,可谓珠联璧合,影响深远。与其说严复请吴汝纶作序有借重其学界名望的考虑,毋宁说是吴汝纶信奉进化论而推崇严译西学。  相似文献   

18.
严复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近代教育实际相结合,首次提出要把科学的教育方法论(即经验论和归纳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为构建中国近代学校教育方法体系打下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在此基础上,结合马列主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建立健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学方法论。在实证教学方面,严复主张批判旧学,改良教学方法;毛泽东则主张改造旧教育,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面,严复主张反对“八股”程式,使人“渝其天明”;毛泽东则是反对填鸭式教学,其目的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和强化民力的主张是其思想的重要闪光点,直接来源于西方,有严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持."民力"是基石,"民智"是资源,"民德"是保障.国民的道德水平、智力程度与体力现状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道路选择,这是严复思想的核心所在.严复"三民"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座丰碑,开中国近代讨论国民性之先河,成为现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