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
清朝扣押巴夏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巴夏礼的"谋主"身份和对巴夏礼的愤恨、亲递国书的要求,以及英法的军事、外交攻势.扣押巴夏礼对战局没有实质性影响,反而使清朝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巴夏礼事件反映了清朝的颟顸与荒唐,表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方式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14页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 0 0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 0 0万两白银。”第 15页 :(《北京条约》中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如此表述有两处不妥 :其一是《天津条约》中的赔款与《北京条约》中的赔款之间关系不明确 ;其二是《北京条约》中赔付给英国的 80 0万两白银并非全部是所谓“军费”。《中英北京条约》第三款明确规定 :“一、戊午年 (咸丰八年 ,185 8年———笔者注 )原约 (指《中英天津条约》———笔者注 )后附专条 (有关赔款部分…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结合战争前后与赔款有关的几种货币兑换关系的考察,综合考虑战争前后日元的币值变动,日  相似文献   

5.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赔款问题,尤其是对《北京条约》中英国赔款数额如何表述的问题,争论由来已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1页分别刊载杨飞和蒋清泓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引用《北京条约》原文,指出《北京条约》中对英国800万两白银的赔款包括军费和英商损失费两项,而不能像教材中那样笼统地说“赔偿英法两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有这样一段字:“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投靠外国侵略,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这段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文学界将1856—1860年英国侵华战争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此称谓未能准确地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应将其称之为“1856年中国抗英法战争。”  相似文献   

8.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600万的鸦片损失费1839年,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了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有力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曾三次践踏我国神圣领土。其中,一八六○年最后一次进犯时,英军曾在大连湾一带强行登陆,非法占据一个多月,犯下了种种罪行,使旅大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的浩劫。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俄、美等四个国家互相勾结对我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当时这些国家都处于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沙俄这个封建军事帝国,扩张领土的野心极其贪婪。他们已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从腐朽、衰弱的清政府手中攫取的殖民权益,妄图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全境开放更多的通  相似文献   

10.
11.
段书赞 《历史学习》2004,(10):10-10
一、侵略者的贪欲是战事再起的根本原因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初,英、法、美三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曲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的有关规定,提出允许外国人往中国沿海和内地各城市并可购买地产、鸦片贸易合法化、改订税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一系列无理要求,结果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次提出,清政府再次拒绝,于是,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极端不义的战争”。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清政府忙于“靖内”,联军占领广州、攻陷天津、威逼北京,清政府被迫议和,1856年6月,…  相似文献   

12.
石艳芳 《历史学习》2006,(10):35-36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紧接着,法国也借口“马神甫”事件,派军队与英国联合出兵。战前曾表示与英法行动一致的美国却在战争开始后打出中立的旗帜,不参与对华军事行动,但在外交上同英、法相呼应。美国在战争中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作战不仅仅是兵力兵器在战场上的较量,同时也是双方指挥者的斗智。指挥人员的优劣对战场上的胜负关系甚大。本文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失败与清军指挥人员军事素质、指挥得失的关系进行探讨。一、清军指挥人员的出身、培训决定了他们的军事素质不适应于近代战争清军指挥人员的出身不外乎两途,一为武举,一为行伍。清代武科考试分外场内场。外场试马射、步射、开弓、舞刀、举石。内场初为根据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答》、《三略》、《六韬》)作文一篇。后  相似文献   

14.
1840年,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事隔16年,即1856年,英、法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则挑起了第二次鸦  相似文献   

15.
1895年中日间签订的《马关新约》规定:由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后来,日方又向清政府勒索“赎辽费”三千万两。关于这两项费用的偿付期限,各种近代史著作的记载舛互,主要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三年内付清;一是四年内付清。究竟以何说为是?查《中外旧约章汇编》所载《马关新约》的第四款为:“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化雨 《宁夏教育》2007,(11):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英国强大外,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寥寥。作者试就清政府在战前的闭关政策,战争中的“战”“和”政策,以及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总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清政府在外交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