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梯度系数等方法,从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两方面着手,对苏北,苏中与苏南分行业的产业梯度、产业优势分布、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措施,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产业梯度系数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在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发展带动能力、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承接产业转移可按照"一核、两带、三圈、四群、五轴"的布局进行有序转移,充分将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新经济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机遇出发,分析了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强调要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并提出新经济浪潮下加快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梯度的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可确立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根据相对长三角的产业梯度则可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梯度开发开放与产业转移的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南昌市为例,提出产业梯度转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新一轮转移中应注意防范的一些问题,以便为中西部落后省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分析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产业梯度系数和制造行业产值份额指标,对京津冀内部30个制造行业的梯度势差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和测算,全面考察了京津冀内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走向,以期为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地区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其进行产业转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转移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梯度推移论。所不同的是文章对我国的经济区域和经济梯度进行了再划分,并以此划分为依据对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如何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融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面临升级和调整,区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逐渐通过外包,合作等方式转向中西部地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中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过程中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复制进化动态学习博弈模型,得出中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和区际梯度转移的趋势下,应以实现产业转移主体双方合作共赢为目的,在努力增加产业转入方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实现产业技术快速消化、吸收、创新的“最优反映动态”,促使产业梯度转移由初始较低的合作比例向“复制动态”稳定转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京津冀3个地区2002—2012年产业梯度及梯度转移情况,并用全国同时期的产业碳生产率水平对其进行衡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偏高,且碳生产率偏低的大部分产业梯度转移到天津、河北;天津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较北京有所下降,河北梯度优势产业碳生产率最低;天津、河北除承接北京梯度转出产业外,两地区之间也存在梯度转移。在分析产业梯度的基础上,给出京津冀合作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关系这宁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地理区位、产业梯度、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宁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我国产业转移被寄予厚望的同时,我们还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经济风险的潜藏与现实存在.对经济风险的全面评估,须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分别考察产业转移中的经济福利风险和社会福利风险,然后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赋予相应的权数,科学评估我国产业转移中经济风险水平.实证分析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在产业转移中现实的经济风险状态,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实现风险管理提供有益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重庆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承接顺序;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重庆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具体方案并分别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理论替代与理论修正,实验方法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内在机理入手,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梯度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制约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的因素,选择合适的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切实有效的转移策略,以山东半岛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山东省中、西部产业结构提升,实现山东省产业空间结构统筹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有效地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在分析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实现承接产业国际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