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0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6-10岁儿童反语理解的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两者均制约儿童对反语讲话者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但二阶心理理论还制约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执行功能对反语现象的解释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6~10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结果表明: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反语讲话者信念任务的6岁儿童,无法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8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并认为反语恭维比反语批评更善意、更幽默有趣。了解儿童对反语社会功能的认知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显示出初步的反语理解能力,并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儿童反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在反语理解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源,并概述了国内关于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反语识别理论,需要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周文婕 《双语学习》2007,(5M):45-46
反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识别的过程也显得比普通话语交际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评述反语理解模式,集中探讨听话者识别反语的工作机制。在理解反语的过程中,词汇处理机制是启动语境机制的基础;语境机制在反语识别的早期能促进显性意义的激活,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联-适应框架下的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是,现有的运用单一理论对反语解释的研究方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用把关联理论和适应论结合所得到的关联-适应模式来解释反语,可吸取两个理论各自的优点,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反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识别的过程也显得比普通话语交际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评述反语理解模式,集中探讨听话者识别反语的工作机制。在理解反语的过程中,词汇处理机制是启动语境机制的基础;语境机制在反语识别的早期能促进显性意义的激活,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反语是种独特语言现象,反语交际与人的心理和认知能力紧密相连.反语交际可分为生成阶段和感知理解阶段,生成阶段,人的逆向思维能力起关键作用;感知理解阶段,人的联想能力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子怡 《语文知识》2013,(1):110-111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类型及其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反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运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反语的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这些理论都只侧重于反语特征的分析,而忽略了反语功能的研究。以美国肥皂剧《老友记》中人物对话里的反语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深入理解和运用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反语语用观与回应理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言语交际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言语反语已引起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 ,继而探讨了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反语回应理论对反语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提述论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回声提述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回声提述论对反语的解释及研究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而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角度出发,把反语话语看成是对期望空间的所指,通过对比期望空间和现实空间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一视角突破了回声提述论的局限性,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即是对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重点探讨Grice等几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反语理论,且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反语的理论研究成果浅析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该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反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量准则以及维护礼貌原则,试图以隐性展示理论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同时用语言顺应论来阐释反语的语用成因.依靠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语境、来讨论反语的理解.最后指出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晓璇 《考试周刊》2014,(12):93-94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语言使用习惯不同,反语就是其中之一。反语这一表达手法在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润滑剂或者添彩的作用。在中文理解中,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正话反说",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日语母语者对反语的使用情况如何呢,这是本文研究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语言使用习惯不同。反语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反语这一表达手法在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起到润滑剂或者是添彩的作用。在中文理解中,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正话反说”,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论述了日语母语者对反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今几个主要的反语语用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着重探讨了 Sperber &Wilson的反语呼应提及理论。本文认为 ,虽然 S&W的反语理论具有许多优点和较强的解释力 ,但它对较复杂的一些反语现象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还有待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反语是语用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并用它们来分析反语的产生的动因.反语的语法化是一种很难具体化的语法化现象,它更不能像常规语法化那样固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因为反语语法化受很多动态变量的制约,这里有语言变量,也有非语言变量.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过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摸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文教资料》2009,(6):75-76
语用学最初是一门研究交际会话中语言作用的学科.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用学被用在各种文体中.解释各种语言形式.在美国作家Shirley Jackson的小说<摸彩>中,读者可以用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作品里的反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海外英语》2012,(15):260-262,272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该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反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量准则以及维护礼貌原则,试图以隐性展示理论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同时用语言顺应论来阐释反语的语用成因.依靠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语境、来讨论反语的理解。最后指出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心理空间理论发展到概念整合理论,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反语,发现反语的认知总是表现为:各种信息在整合过程中会与说话者的输入心理空间Ⅰ相冲突,经过整合后,才能得出输入空间Ⅰ是反语空间的结论,这为反语的认知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