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的重要文献。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谈行事,对孔子和儒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家语》中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与《论语》相比更为完整、丰满,所传达的孔子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具体、全面。比较两书在孔子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有利于还原一个完整的孔子形象,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4.
关于《孔子诗论》的时代与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接受"《孔子诗论》为孔子著作"的观点。但是,从对"■"的断字、"孔子曰"的称呼方法、《孔子诗论》的结构、《孔子诗论》的解诗方法以及对《孔子诗论》内部诗学思想的分析来看,《孔子诗论》虽然杂有孔子之《诗》学思想,但总体来看,其应当属于战国中前期的《诗》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学术史上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论超过2000年,至今难有定论。争论的焦点,即在孔子是否删《书》以及是编《书》还是作《书》等方面;在孔子以《书》教授弟子方面,则似乎取得一致意见。于前者,钱穆先生以为孔子不曾删《书》,不曾整理过《书;》于后者,钱穆先生之意见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与前人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7.
《左传》与孔子《春秋》的关系,是学术史上一桩难以解决的公案。探讨《左传》的身世来历,理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证明左丘明《左传》先于孔子《春秋》而成书,孔子《春秋》依据《左传》而撰成,提出先《传》后《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左传》昭公七年载孟僖子述说孔子煌煌先世时涉及的《正考父鼎铭》及后来《史记·孔子世家》中大致相同的144字,并非《左传》旧文,所记当是对某一攻城战斗中之勇敢行为的颂文而已,与孔子身世无关。由于西汉元、成以后古文家释读错误,将该鼎铭文字误窜入《左传》有关孔子身世的记载中,铸成千古大错  相似文献   

9.
《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周易》是儒家五经之一,包括上下经和十翼两部分。经作于西周初年,十翼源于孔子。汉唐大儒已有定论,但自北宋欧阳修起至20世纪,疑古者竭力否认十翼源于孔子。但《论语》、《史记》、《汉书》等古籍都明确指出十翼源于孔子,特别是《帛书周易》的出土,更为“孔子晚而好《易》”、十翼源于孔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一生渴望参与国家政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但在《论语》中却记载着不少孔子流露出归隐情绪的话语。在仔细研读《论语》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语》中体现的孔子的"隐"与"见"的思想以及"隐"的原因,探讨了孔子的隐逸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揭示了孔子"隐"与"见"两种矛盾思想的统一以及孔子隐逸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人一致称道: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是考证孔子《春秋》的重要证据之一。所谓“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是指孔子《春秋》之中有“弑君”之事三十六起,“亡国”之事五十二起。牛鸿恩《“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载《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第5、6期)一文,根据他自己给出的主观“界定”,否定这一史实,并称笔者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牛先生不仅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示不屑,而且从根本上否定孔子作《春秋》的历史功绩.实在“背于情理”。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中国学术界争讼千年的论题。隋朝以前无人否认孔子删《诗》,唐朝孔颖达则疑孔子删《诗》;至当代则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等论著亦持否定孔子删《诗》说。本文依据《论语》、《左传》、《国语》、《墨子》、《庄子》、《尚书孔序》、《史记》、《汉书》、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徐中舒《左传注》等丰富而有说服力的古今论据,特别是《论语》、《左传》引《诗》、论《诗》的可靠证据,充分论证孔子删《诗》。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周的礼乐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继承了礼乐传统,并且教育弟子。礼乐在孔子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语》与《史记》中都有关于孔子“在齐闻韶”的记载,而这一事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变动、春秋赋诗以及文化融合等均有关联。本文考察了孔子“在齐闻韶”与三者的关系,认为闻习韶乐与孔子的文化认同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孔子家语》长期被疑而不用,随着新出土文献的挖掘,《孔子家语》蕴含的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子家语·儒行解》详细的论述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儒。试结合时代背景考证《儒行解》的成篇年代,探讨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力求在前人基础上抉发君子儒的精神特质,对理解孔子思想及早期儒学无不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大戴礼记》中《千乘》等七篇,一般视为《孔子三朝记》,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认为这七篇只不过是《三朝记》的一部分,原本《三朝记》包含《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等篇。本文通过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分析,推测《三朝记》不包含《千乘》等七篇以外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三朝记》的写作年代,目前不能确定,但无疑是荀子以前的作品;也很难推测《三朝记》的作者是谁,可能是曾子和思孟学派以外的儒家所作。  相似文献   

19.
大量出土文献表明《孔子家语》所出有源,并非王肃伪造。据王肃《孔子家语序》和郑玄生平推断,王肃当于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获得《孔子家语》,并为之作注。《圣证论》是王肃驳郑的产物,其当作于《孔子家语注》后。王肃《圣证论》早佚,今存佚文35条。从今存佚文看,《圣证论》王肃直接引用《孔子家语》12条,化用《孔子家语》的观点2条。王肃对《孔子家语》虽非常器重,但对其中的观点,并非一味盲从,而是慎重地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孔子言行最初的也是最可靠的记录,无疑是还原孔子形象的最佳材料,它记录了孔子思想上、行为上的诸多矛盾。本文重点分析了孔子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和言语方面的矛盾,从中见出了一个"即凡而圣"的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