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历来对“朱门酒肉臭”的解释多为“贵族豪门家中的酒肉腐烂发臭”,但近十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朱门酒肉臭”中“臭”应该解作“香气”,  相似文献   

2.
一看到“臭”字,你可能会禁不住掩住鼻子。怎么回事?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带着“臭”字的词啊:臭不可闻、臭气熏天、臭名昭著、臭味相投。也许你还会联想起臭烘烘的便便、臭鸡蛋、臭水沟,说不定啊,辫子中好像有一股恶气扑鼻而来……这个“臭”真不惹人喜欢,难怪小伙伴们都避而远之呢。  相似文献   

3.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臭朋友”。她哟,“臭”得要命!老是缠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吃饭跟,睡觉跟,连上厕所也跟,你说烦不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浅议“臭”字词义的引伸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臭”字词义引伸与发展的全过程,指出“臭”字除了在作“气味”解那一阶段,偶尔在特殊语句中可解为“香味”之外,一般不作“香”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臭”字取得了“腐臭”这一独立义项,其后更无人将其解为“香”了。近年有人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解为“香”,显然是一种误解,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6.
傅炳民 《语文知识》2003,(11):17-18
2002年11月26日,武汉市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布销售“HE-509”型笔式数码照相机的广告。后经权威部门技术鉴定,确认此系窃照专用间谍器材(俗称“间谍笔”)。12月23日,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传唤了涉嫌销售“间谍笔”的人员,并对嫌疑人在武汉的多处销售场所进行了搜查,当场搜出数部此款数码照相机,随后又收缴10余部。《武汉晚  相似文献   

7.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8.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做到严字当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去关心学生,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从中读出关爱,读出真情的。  相似文献   

11.
12.
文字国有一位特别热情的公民,他就是“们”。这位老史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爱交朋友。这不,“我们”“你们”“他们”“孩子们”“同学们”“老师们”……常常相聚在一起,好不快活!  相似文献   

13.
林然 《老年教育》2008,(2):47-47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习俗,盛行于全国各地。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春牌”即写在红纸上的“福”字。仅“福”一字,民间流传至今,就集有历代仓颉文、重篆文、钟鼎文等各种异体写法一百余种,俗称“百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春节贴“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似文献   

14.
有人习惯把“原来”写做“元来”,意思一样,笔画省去不少。不过既然意思一样,“元来”写法又不多见,为加强规范,国家语委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写“原来”不写“元来”。其实明代以前一直是写“元来”的。这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为证。到元末,在朱元璋割据的地区已经开始以“原”代“元”,将“吴元年、洪武元年”的“元”一律作“原”。这件事最早的记录见于明万历年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十四》。以“原”代“元”其实也是一种避讳,是出于对元政权的仇视。避讳有两种。据《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5.
泰国学生使用"有"字句的频率较高,出现的偏误数量也较多.本文通过对就读于马哈沙拉坎大学以及本校的泰国学生的写作语料进行分析,对已发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类型主要分为"有"的误代、误加和错序.本文还将探求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泰国学生"有"字句的偏误特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在讲述邓小平理论时,第87页上四处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词,笔者认为,应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漏掉了非常重要的“有”字。  相似文献   

18.
韩延明 《教师博览》2010,(10):56-57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相似文献   

19.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u和cho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u;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o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u,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相似文献   

20.
古代人不仅有“姓”和“名”,而且还有现代一般人没有的“字”和“号”。下面我们来介绍古代人“字”和“号”的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