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  相似文献   

3.
近日,某校在一次关于生育知识的生物公开课上,请来很多教育界专家、教师听课、评课.承担公开课的生物教师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开动脑筋,别出心裁,请来本校一位怀孕七个多月的女教师站在讲台前配合其教学.在公开课进行到一半时,怀孕的女教师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十分难受,众人都可以看出她很不舒服,但这位教师仍坚持站到下课.这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受到听课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但课后也有专家十分感慨地指出:在上课过程中,当看到怀孕的教师不舒服时,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位学生请这位女教师坐下来呢?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不懂得体谅别人,情感方面存在较严重的缺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学生质问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你的几何学有何用处?"他对身边的侍从说:"请给这个小伙子三枚硬币,因为他想从几何学里得到实际利益。"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确定目标是做一件事的首要环节。没有目标何谈方向?方向错了过程又有何意义?然而一节课的目标,教育的目标,作为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里,三(2)班的语文老师一边批改作文,一边埋怨:我班的作文水平太差了,《我的同学》这篇习作,学生一个个都写得干巴巴的,几乎千篇一律。看来是我的水平不够,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施教:不知道教什么,面面俱到,忽略学情。2003年教研员来我校听课,当时的教学内容是《雷雨》,前一天知道要听我的课,所以几乎是通宵地备课,凡是能搜到的资料全都一股脑儿地找来,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那天,我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小石潭记》。在读"青树翠蔓"一句时,对"蔓"字的读音,学生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读成"màn",而另外一些人却读成"wàn"。而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读音。对出现的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追究到底?我认为这是一次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语言通俗、简洁、明晰、智性,要说明的也往往是人们不易亲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过程事理,那么,如何将此类说明文上得有情又有趣,让说明文教学焕发其独有的魅力呢?王铁生老师认为可以将陌生的对象亲近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在关注说明文的知性学习的同时,需要充分挖掘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  相似文献   

9.
【问题呈现】有这样一则案例:教学四年级上册《春联》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如下:一、复习导入1、揭题,齐读课题。2、默写四个词语。(教师提示: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把字写工整。)二、教学新课1、多媒体出示学生用四种字体书写的四幅春联。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春联的书写美、声律美、内容美……三、学写生字1、教师出示"奥",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学习这个  相似文献   

10.
再次玩味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万里长城》一课,被他灵动、睿智的课堂评价所吸引。课始,王老师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学生听后纷纷发言,抒发自己内心的自豪与兴奋。以此为铺垫,在文本理解至于成熟时,王老师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相似文献   

11.
在工作中.时不时地可以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的学生是愈来愈难教了.别的不说,单是去回答他们课内课外提出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常常让你觉得够戗。自古以来,教师的天职便是“传道、授业、解惑”,故而大概没有哪位先生不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能够做到有问必答。有惑则解,语焉能详——可实际上这又是难遂人愿的。尤其在今天,这差不多更是成了一种“奢望”。且不谈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传媒发达,给学生提供了每时每刻都能接触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因而所提问题也就难免会在我们的“知识圈”之外:就算问的这些问题都缘于课本.若提问者是位爱钻牛角尖、善于刨根问底的角色,恐怕你也没有绝对把握敢保证自己不会被问倒吧?  相似文献   

12.
日前,偶得朋友发来短信一条,内容如下:一等老师当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老师干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老师音体美,办公室里喝茶水;四等老师理化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老师语数外,老得早来死得快;六等老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  相似文献   

13.
比喻一:学习就是"学走路"。有这样一个故事,学生问老师":蜜蜂为什么能嗡嗡地飞,而蝴蝶飞起来却没有声音?"第一位老师循循善诱":孩子啊!蜜蜂嗡嗡地飞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得快,而蝴蝶振动得慢啊!";第二位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拿起一张纸,先是慢慢地扇,然后快速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空气中物体振动的快与慢所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增值"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因此,构建  相似文献   

14.
工作中,时不时地可以听到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的学生是愈来愈难教了。别的不说,单是去回答他们课内课外提出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常常让你觉得捉襟见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此言强调了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之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而事实上,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任凭你有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拜读了徐群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10年7、8合刊)上的《一想到语文,我就心痛》一文。身处语文“江湖”,我能体会到徐老师所提及的高三语文教师的心痛:高水平习作不是好的“应试作文”、教师棱角在教学中被磨蚀等等。碰巧,我今年也带高三,可我想说:一想到语文,我就感到幸福。因为,这一学年,我们一直带领学生追求语文学习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教学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之后)师: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哪一句话、哪个词语,为什么喜欢?生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这节课最大的成功是“授人以渔”,教者努力地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想象以及联想的知识要点,特别是指导学生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作了有力的准备,后来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沿用5年,教材中丰富的教学思想在积极地发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教师本体知识缺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还带来了一些难以回避的课堂教学错误.本文就以2个错误教学片断为例,与大家一起讨论由教师本体知识缺失带来的错误教学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小语教学中,课前,教师经常是半开放或全封闭的筹备、设计自己的战略战术,不为学生所知,更不让学生参与;课上,教师惯性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文本逐个引出,教师冲锋陷阵,学生疲于跟从;课后,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要求。新课机械地还原上堂课的某些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宣沫 《学语文》2014,(2):52-53
正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些理论去忽悠学生,而缺少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写了很多,教师也批阅了很多、讲评了很多,却总也不见其效。尤其是对那些有一定写作爱好与兴趣却缺少方法指导的学生来说,他们总是得不到教师的有效引领和切实指导。因此,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学生开辟一块写作新天地,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