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音乐中的自身要素也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类情感物化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的情感,因此,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4.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乐由情起"这就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的关键,也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从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是情感艺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可爱、温馨和亲切。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情感体验的阐述,论证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杨艺媛 《科教文汇》2009,(27):276-276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邵义光 《科教文汇》2007,(12S):111-111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8.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9.
谭慧 《科教文汇》2008,(26):188-18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培养符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念积淀产生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电影作为两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却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样态功能。音乐能够准确的抒发人的感情内涵,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电影以行为和神态为基础,是人外在形象的体现。当音乐运用在电影中,它通过与画面的结合来表现电影内容,加深和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和帮助观众对电影情感的理解。又因其音画统一、视听合一的独特艺术特性与有唯一性、描绘性和渲染性的审美特质,又能够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从而达到完美的视听效果。因此,音乐已成为当今电影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苏颖 《知识窗》2013,(12):26-26
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呈现给听众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者的歌声能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觉艺术,并影响和感染听众。为更好地表现歌唱艺术作品的内涵、演唱风格及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歌唱者必须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一、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歌唱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内心体验,将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度发挥出来的一种形式。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情感的抒发、感受的程度决定了艺术创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孙巍 《科技管理研究》2022,(12):231-232
<正>作为艺术领域内不可替代的重要构成之一,音乐艺术是人类对于审美意识的一种具象表现,代表着艺术的极致呈现,可以引起不同地区、国度、人种群体的共鸣,通过简单的七个音符任意排列组合,就能构成一段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慢慢地汇聚成一条源远流长的音乐艺术之流,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音乐艺术能够更为直接地贴合人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3.
吴萌萌 《科教文汇》2011,(20):173-174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是人类表情达意,传递情感的方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4)
音乐是一种灵魂的传递,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音乐的教学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自身对音乐的领悟与见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舞台当中并且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近年来更是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但是不管是什么艺术,其传承都离不开创新,如果音乐这门艺术的形式永远都是一种模式的话,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5.
郭越  郭凯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90-190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16.
于广奇 《金秋科苑》2010,(2):140-140
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干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相似文献   

17.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在决定人的思维、行为性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景世界。音乐离不开情感,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音乐中的情感与人类情感和感觉的区别,以及什么是节奏、节奏与节拍的区别分析音乐中情感与节奏的关系。音乐是通过乐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节奏是音乐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在语言中通过词句来表达情感一样,音乐的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引发各种情绪,从而达到使音乐情感与节奏之间做到统一、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义伟 《今日科苑》2009,(16):272-27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若离开了情感的体现与抒发,也就不是音乐了。因此,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