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根据课文主题,设计比较阅读我们根据课文主题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在选材、写法等方面的区别理解。比如,在学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后,我推荐学生比较阅读高中读本一册“雅致的居所”系列的两篇文章:梁实秋的《雅舍》、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教材中《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辞意双美的散文佳  相似文献   

2.
张学萍 《学语文》2005,(4):14-14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写景美文。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之所以强烈地吸引着我们,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品运用了清新雅丽、形神兼备的比喻。作者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挥动着彩色的神来之笔,引领着我们走入了一个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纵观《我的空中楼阁》,其比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节结构美。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三所小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陋室铭》、《雅舍》、《我的空中楼阁》。《陋室铭》自不必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成千古传颂。《雅舍》与《我的空中楼阁》是现当代作品。两文可以对举,相得益彰,相映  相似文献   

5.
付超 《学语文》2003,(3):54-54
李乐薇(台湾作家)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美文。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生活感悟融注其中。不反观生命本真,不真正地去思考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就无法真正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淡雅清丽、精美别致的散文。当然这得意于作者清新俊逸的笔调,优美隽永的语言,以及由此而描绘出的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但笔者认为这别致还在于成语“空中楼阁”的妙用。《我的空中楼阁》寄寓的是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而这一情感在文中的寄托体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成语词典的解释为:建筑在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虚幻事物。因此,无论从词语的组合——“空中”修饰“楼阁”,还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看,这一事物,这一成语选得异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因为这决定了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既非虚幻的海市蜃楼,也不是传说中的广寒宫,而明明是一幢建筑在大地上的普通小屋,怎么会“凌空而起”,成了“空中楼阁”呢?但是,当你读完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后,你又不会不相信文中所描写的普通小屋确是一座“空中楼阁”。作家的一支生花妙笔,实在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8.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散,值得欣赏的地方很多,这里只说说对它的主旨的欣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问学生本的主旨是什么,很多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无从思考。如果提示学生,请结合《桃花源记》和题目来思考这个问题,聪明的学生马上会想到《桃花源记》的主旨。桃花源是陶渊明虚  相似文献   

9.
客观地说,《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不折不扣的美文,用美来阐释美,这恐怕是捷径。小说、散文、戏剧发展到极至的时候都会看到诗之光芒,于是我准备把这一堂赛讲课上成审美鉴赏课。我设计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美哉,楼阁!”、“理性楼阁”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导入,第二板块力图制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这里感受美、阐述美、创造美。第三个板块使学生在一个理性的层面上批判鉴赏,“站着读”名著。讲课和写文章异曲同工,开头即切入点十分重要。李乐薇是台湾作家,这篇《我的空中楼阁》体现了深厚的国学底蕴,因此让文本与传统文化对接,…  相似文献   

10.
《我的空中楼阁》的确是一篇人见人爱的散文精品,其所以脍炙人口,我们可说得上诸多理由,窃以为最突出的因素乃在于作者于浓  相似文献   

11.
【课文品读】《我的空中楼阁》美段欣赏下面是《我的空中楼阁》的第15段: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  相似文献   

12.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13.
花瓣堆垒处可觅得芬芳,风沙席卷之地却是一片荒凉,也许这里被岁月抹刷得太多太多。丝丝忧伤的秋风,仿佛在耳边哭诉凄美的传说——哦,那不是我的空中楼阁,留下的仅有巴比伦被大自然抹杀辉煌后的悲怆。我不愿重造历史的废墟,也不愿给自己织一件褴褛的衣衫,因为我的使命在于创造奇迹,而不是重蹈覆辙。那实现我梦想的圣殿,便是我所欣赏的空中楼阁。面对祥和的夜空,我心潮澎湃。迎着《蓝色狂想曲》那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拍子,上演《天鹅之死》的哀情;用《命运》交响曲谱出巧巧桑对平克尔顿的怒斥;随着《卡门》诠解《茶花女》热烈的场面——stop!这简…  相似文献   

14.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淡雅清丽、精美别致的散文。当然这得意于作者清新俊逸的笔调,优美隽永的语言.以及由此而描绘出的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但笔者认为这别致还在于成语“空中楼阁”的妙用。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我只要第三层》课时,以《空中楼阁》的故事导入新课,接着又请一位同学读课,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就课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相似文献   

16.
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其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就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欣赏柔和宁谧的画面作者犹如一位摄影师,抓住了“我”的空中楼阁——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及周围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向人们展示  相似文献   

17.
好的作品表达的总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与一种进步的理想或观念一样,它还可以为人类走向幸福彼岸架设桥梁。李乐薇先生《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描绘了许多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我把“小屋”看作生活的替代词)。但可惜!“空中楼阁”未免有点虚无缥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对课文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切入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处理课文时,要研究如何选择最佳切入口,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从标题切入一般说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的浓缩和主旨的高度概括。因此抓住标题就算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要义。《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抒写理想的佳作。学生读这篇课文往往只注意景物描写而忽视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学中可从标题切入,让学生揣摹标题的含义。启发他们:空中楼阁是否存在?作者以此为题用意何在?学生就会开窍:空中楼阁并不存在,作者这样命题表达了…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与《我的空中楼阁》在艺术表现上有不少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处。现就两文在感情基调、写景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一.写情抒情基调各异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两篇散文的共同点。两位名家都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景物,抒发不满现实社会,向往超然物外的自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雷贤平 《学语文》2002,(1):16-16
“我的空中楼阁”显然是作者想象中的“楼阁”,“楼阁”中寄托着作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是不是一定就是厌恶城市的喧嚣,我们不敢断言;但这种抛弃都市繁华,向往山中生活的思想理念不能不说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归隐情结有藕断丝连的关系。 我们不妨把《我的空中楼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做一个比较。 首先,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一旦与现实不合作,就比较多地选择归隐山林,在山林中过上一种似乎是“世外桃源”的生活(事实也许不是这样)。陶渊明离开官场,首先做的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把家安置于田野之中。《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李乐薇也把家安置于山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就这点而言,两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李乐薇身上显然有一种传统士大夫的那种归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