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姆雷·凯尔泰斯(1929—),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人。1944年,凯尔泰斯和另外的7000名匈牙利犹太人被赶进奥斯维辛集中营,随后转往布申沃尔德集中营。从此开始了他的见证、体验、回眸、描摹苦难历史的一生。集中营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以后所有小说的题材,“每当我要构思一部新的小说,我总是要想起奥斯维辛集中营”。1945年,获救后的凯尔泰斯放弃了移民他国的机会,回到了他的祖国匈牙利。因为无法适应刻板单调的办公室生活,更不能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凯尔泰斯终于拿起了笔,开始从事于德语文学及哲…  相似文献   

2.
当瑞典文学院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时候,世界几乎都在惊愕这个陌生的名字,他太不为人所知了。凯尔泰斯生于1929年11月,19岁开始成为布达佩斯一家报社的记者,3年没有让报社领导看出点儿亮眼的地方,22岁,他被报社解聘了。凯尔泰斯只有一支笔和一间陋室,什么饭碗离一个潦倒记者最近呢?为了糊口,他开始了翻译和写作。其实,他很不幸,一出道就卷进了二战漩涡。由于是犹太裔,15岁就被纳粹投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又转到德国布痕瓦尔集中营,只是在那场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灾难中,他意外地活了下来。这段非常的经…  相似文献   

3.
<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比较喜人的是学生能够流连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品的内容和境界。但似乎有一点是我们大家所忽略的,那就是凭借文本的阅读去感悟大家的艺术风格,凭借很多作品的阅读去感受不同大家的不同风格。对此,作为任教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笔者,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即通过阅读去拓展阅读感悟大家的艺术风格。一、拓展阅读感悟大家风格需抓住语言表达之关键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也应当完全可以这样去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记忆     
文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比如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与我们现在截然不同,可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为什么依然会如此着迷?我想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唤醒了我们的记忆,唤醒了那些已经被我们慢慢地忘记了的美好的事物和动人的情境。这也是文学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理由。文学的作用就是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从维熙在灿若繁星的当代作家中是惹人注目的一个。这不单是他的作品出现了“井喷”,近几年,仅中篇小说就有十一部,更主要的是他所涉足的领域是独特的,开拓了劳改生活的题材禁区,使他的作品一开始,就显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这类题材作品的出现,不但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扩大了视野,也为文学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凯尔泰斯《无形的命运》等一系列关于奥斯维辛为主题的作品及其创作背景,阐述了凯尔泰斯创作的心理因素和现实动机,以及作为大屠杀幸存者的生存状态,并分析了他对大屠杀认识的个人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凯尔泰斯"无命运者三部曲"展现了集权压迫下的个体是如何生活和思考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个体生存哲学,对绝望的清楚认识使得凯尔泰斯直面所经历过的苦难。他在绝境中保存希望,试图进行自我清除以便截断黑色记忆的纽带,并用写作这种方式接近希望。他的"反抗绝望的文学"将个体生存与生命意义相联系,在一片绝望中觉醒并下定决心在这冰冷的世界中生活,用实际行动赋予这世界以意义,燃烧自己,吞噬绝望。  相似文献   

8.
上个学期,有同学提出要我教他们写读后感。于是我到处找,想找一篇小学生范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念念,还真找不到。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有这个学习要求的。写读后感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确定题目,让同学们在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包括作品写出感受。二是指定阅读某一篇短文,要求写出读后的体会。对于第一种情况,同学们可以选择与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写。第二种情况是由老师指定一篇文章,或作品给我们阅读,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鲜明特点,“有意义的”文章(作品)。不论是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作品)…  相似文献   

9.
有些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选取题材,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内容,艺术地凝结在其作品中,大凡成功的作品几乎如此.然而,在表现作品主题思想而使用题材的方法上,却各不相同,或直抒胸臆,或隐晦曲折,这多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关.在政治黑暗时期,作者对社会现实感到痛恨和害怕,而不敢直陈其言,这时的作品,其表现手法,多是隐讳含蓄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众多以史写实,借古喻今的作品,正是那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元代著名的散曲、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汉宫秋》是一部描写宫廷史实的悲…  相似文献   

10.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有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对构建小  相似文献   

11.
原以为高中毕业考上职校,就得到了解放。可没想到进了职校,苦日子仍然在继续。早上6:20早操,7:45早自习,晚上7:00晚自习,早晚班主任还要打考勤。我后悔呀,怎么千挑万选地进了这所职校的英语专业,这哪是我向往已久的职校生活呀!这简直就是初中生活的翻版嘛!现在的我,只不过是从一个集中营到了另一个集中营。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娱乐活动就像天上的星星,可望不可及。本以为可以搬台电脑到寝室,闲暇时可以尽情地在网络中畅游,安慰一下自己那颗受伤的心,可墙上连个多余的电源插槽都没有。幸好老大有一个Game Boy,尽管已面目全非,磨损得相当严重,但这会儿,它在我们寝室,那就是一个宝啊!老大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太上皇。于是平日里,大家总眼巴巴地等着老大大发慈悲,将他的Game Boy施舍给我们过过瘾。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是一位对黑暗社会中的苦难百姓怀有深切同情的伟大作家。他痛恨官场黑暗、吏治腐败、恶人横行,痛恨黑暗势力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他在《聊斋志异》中不仅表现了封建官吏对人民的欺凌、压榨、残害,更着力表现了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抗争、惩治、复仇。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复仇意识。在他描写的所有领域,都表现了抗争复仇内容。在公案诉讼题材作品中,在爱情题材作品中,在科举题材作品中,都塑造出了众多的复仇者形象,这些作品构成了一部奇特的复仇大观。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阅读、观察、生活体验: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观看一部电影,或者享受一种生活的时候,能够激起我们兴趣、触动我们心灵、激扬我们情感的,往往不是文章的全部、电影的所有、生活的一切,而是那  相似文献   

14.
程致中 《学语文》2010,(4):45-45
读过《边城》的人或许以为沈从文只是一位桃花源的歌者,其实是一种误解。他的许多湘西题材小说,也曾对城市文明侵袭下乡村社会人性的异化提出抗议。他提醒读者:“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相似文献   

15.
这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这是一段被某些大人淡忘了的、又是现在大部分孩子所不了解的生活,也可以说已经成为历史。从当前的某种观点看,这样的题材也许不“新”。但我仍然含着泪水写完了这个过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凯尔泰斯极具个性的文学创作,不但揭示了人类恐怖的堕落与沉沦,而且通过文学创作——一个脆弱易伤的个体对历史进程中的野蛮暴政相抗争。匈牙利这个特殊的母体孕育了凯尔泰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人类的思索者,他为了存在而表述,他是一位孤独的证人。而他所讲述的这些苦难和不幸,不仅曾经发生过,今后也还会发生。它们与生命同在。  相似文献   

17.
刘芹 《青少年日记》2010,(12):61-63
【回望中考】 大学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由此可见周国平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周国平的作品同时也赢得了命题老师的青睐与重视,他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如2009年浙江台州市选的是他的作品《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山东潍坊市选的是他的哲理散文《习惯于失去》;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我们都是幸存者》等等。至于他的作品出现在全国各地初三的摸底考、模拟考中那就更多了。由此可见他作品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备考时应切实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比较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五种比较阅读的方法:一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作品比较阅读;二是同一诗人不同风格作品比较阅读;三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阅读;四是相同内容、相同题材而不同流派的作品比较阅读;五是不同诗人对同一人物(事件)作品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9.
让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校报到,他都会交给那位新教师一封信,信上写着这样令人震撼的句子:“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教学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一直处于置顶的位置: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