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意象派诗歌是影响美国19世纪乃至20世纪诗学以及创作走向的一个流派,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作做意象派,在于它们一改玄言诗的枯涩,向着自然新奇的方向发展,对后来的许多文学流派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流派的诗歌在创作特色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们对自然的截取和拼接,使得该派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2.
[流派概述] 黑色幽默是在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小说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曼收集了一些怪诞离奇、独树一帜的小说片段,编成了一本作品选集,命名为《黑色幽默》。随后,另一位作家尼克伯克也把这类作品称为黑色幽默,并得到出版、评论界的认同,于是黑色幽默成了60年代美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流派。[独门秘笈]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创作方法。“黑色”是指可怕的客观现实,如痛苦、恐惧、死亡等,“幽默”在此处则指有目的的对这些现实采取的嘲讽。小说的主人公常是一种“反英雄”式的人物,他们不再高大、…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学。在20世纪中国小说流派的发展中占有一个不可予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不朽之作。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以及战后重建中女性力量的不可替代,赋予女性中心地位的重要性。小说塑造了一个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却又褒贬不一的女主人公形象斯嘉丽,体现了浓郁而又复杂的女性意识。一、女性主义理论回顾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自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股强劲的飓风,横扫为男性所统治的话语阵地。关于女性主义理论,西蒙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1]吉尔曼将女性主义定义为:“女性主义是全社会妇女的社会觉醒。”^[2]凯特则认为女性主义是“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2]由于不同时代、地域、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不同,女性主义衍生出了多种流派。这些流派在历史渊源、分析方法和主张上都有所差异,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目的,即批判改造父权文化;也具有相同的基本前提,即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必须解放。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文学'派乃是以威廉?福克纳为代表的一大批小说创作者.这一流派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乡土气息.同时福克纳又是"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是他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文学流派的"辉煌顶点".本论文的出发点在于,客观地正视福克纳的创作及创作上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谭莉 《山东教育》2007,(9):52-53
美术课上只要把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出来,把他们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他们都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那么,美术课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心画教学放飞想象 在想象的同时,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干扰,闭目静思片刻,用心用脑大胆想象自己心中的画,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然后把所想象的画在作品纸上表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非学校化思想是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乃至西方教育面临全面性危机和全面性改革时期的一种非常激进的教育流派。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主张——废除学校。如此激进的主张和流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否有合理性?一产生(一)“向贫困开战”的失败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好处,约有20%~25%的美国人仍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这些人大都是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他们不断为摆脱贫困而斗争着。在斗争中,他们认识到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于是,他们采取各种斗争手段争取教育权,并把大部分收入用…  相似文献   

8.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虽然劳伦斯、菲茨杰拉德和伍尔芙不属于同一流派,但是他们都共同关注现代人类的生存境遇和命运.他们用神话般的方法在一个相同的时间里研究一种正在崩溃的文明和一种正在崩溃的文体,他们通过人物的肉体伤害去揭示心灵的创伤,展示了现代人类生命中的危机.本文分别通过《恋爱中的妇女》、《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到灯塔去》三部小说的独特表现方法去解读这三位作家对作品中人物命运所进行的心灵探索,以展示他们在创作中如何拯救现实主义小说对现代社会中的人类的异化、孤独、冷漠和空虚所表现出来的无能以及如何在创作形式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民族、时代、社会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不同的社会思潮。所谓艺术的民族气派与民族风格,不过是特殊的民族精神在艺术中的一般表现而已。每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丰富多采的,甚至于形成许多不同的流派,但是与其他民族的艺术相比,这些不同流派又都显得近似。在一定的意义上,这“近似”之处,往往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一件艺术作品,不仅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共同的心理氛围,和一种文化共同的价值定向。表现得越多,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越高。无所表现的艺术,也就是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1月23日 晴 最近,我接触到了一个词——“残酷青春”。 它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一种流派,以郭敬明、李海洋、张悦然等当红作家为代表的一种写作流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41-43,79
鲁迅和张爱玲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有一段不幸的童年经历。作品都蕴涵着一种深刻的悲剧意识,但在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写作立场、创作渊源上又存在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他们所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作家个性心理的不同而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西方音乐呈现出多元异彩的发展趋势,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到的创作理念,都有其推动音乐历史发展进步的一面,都有一个总的趋势——不断的探索与求新。本文对20世纪音乐发展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流派进行分析,探索这一个世纪音乐发展的规律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訏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訏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学流派纷呈;二是创作手法多样化;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小说创作中的隐退;四是小说创作的个体化意识明显加强。新时期小说创作也存在不足: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独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西方的摹仿多于作家的个人创造;如何在“穿越”政治的层面后,进一步“穿越”化的类的本质,探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进行更个人化的写作,还有待于作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海明威和福克纳。这两位世界级的作家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做立于文坛之上,尽领风骚。海明威专写一些“硬汉”式的反传统,反文化的人物。而福克纳则专以美国南方文化为背景,写南方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对南方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海明威的作品通俗易懂,而福克纳的作品艰涩、复杂、深沉而滞重。比海明威的作品更带有一种思辨性和哲理性。更为引人注目,耐人回味。与海明威不同,福克纳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着他生活的美国南方展开的,从来也没有离开南方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方志华 《家庭教育》2007,(3S):39-39
宋军和齐良都是某初中二年级的同班同学。在同学、老师的眼中,他们两人性格都比较内向、老实。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玩网络游戏。由于他俩关系比较好,所以经常一起讨论,有时还一起去网吧玩游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同属于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性人物,福克纳和韦尔蒂虽然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力图表现战后南方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位女性形象和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美国评论家约翰·霍尔姆斯说:一垮掉’这个词不只是令人厌烦、疲惫、困顿、不安,还意味着被驱使、用完、消耗、利用、精疲力竭,一种回归到最原始自然的直觉或意识时的感觉。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陷入困境”。“垮掉的一代”文学不仅仅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精神创痛、思想心态,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考察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 ,[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