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和教学决策的重要基础.高效度的考试,有利于激励学习动机,诊断学习困难,评价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而试题的质量,则是影响考试效度的关键因素。试题有如一把量尺,量尺不准,直接影响测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命题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明确的命题思路,是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计划性的前提。“明确目标,整体规划——点面结合,精心设计——总揽全局,合理编排。”这是我们在命题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了“高中课标”及“义教课标”对整本书阅读考试评价的要求,从测试内容要点和测试形式类型两个方面对整本书阅读考试评价工具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理想的整本书阅读考试命题应注重整体意识、能力迁移和提供任务支架,研制了整本书阅读考试命题例题,对整本书阅读考试命题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柯勉 《生物学教学》2004,29(1):42-44
1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1.1 理科综合考试试卷的特点 从命题思想、试题设计和测试内容来看 :(1)命题思想“以能力为主导 ,以情景为主线 ,以知识为载体” ,也就是说 ,知识本身的考察已不是主要目的 ,而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是命题首先予以考虑的。如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功能,但学生普遍害怕考试。为了既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又使学生乐于考试,笔者所在学校对试卷命题的方式、内容及试卷的评阅作了—些尝试,使每一次考试都成为学生体验成功、愉悦身心的手段。一、卷面设计活泼有趣传统的试卷标题往往是“××测试卷”,学生一看就不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为此,学校在编制试卷时,将标题设计为“辛勤采蜜园”(高段语文)、“知识对对碰”(低段语文)、“数学游乐园”(低段数学)、“数学大转盘”(高段数学),使学生觉得有趣开心,乐于完成。命题时,我…  相似文献   

5.
教学答疑     
1.什么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考试是对考生心理现象(即学习结果)的测量,与物理测量有相通之处。例如,我国古代人们把手掌伸开后的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尺,由于人手大小不同,测量结果也便长短不一,无法比较。后来由于量具的标准化,用一个固定的距离作为一尺的长度,距离的长短就容易区别了。但如果使用量具时不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也会带来误差。这说明在物理测量方面,为了便于比较,减少误差,既需要量具本身的标准化,又需要量具使用的标准化。考试是一把广义的“尺”,要想考试的结果客观、有效、可靠,必须使考试的命题这把“尺”本身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还要确定评分的标准和方法,使“尺”的刻度规范、标准、统  相似文献   

6.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 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7.
随着标准化考试的逐步推广,语文学科的测试命题也和其它学科一样,正遵循着命题的规范化和评卷的客观化这一方向,在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语文高考实行以“依纲离本”为突出特点的新方案,语文的测试命题,在题型的设计与组合上比其它学科变化更多、要求更严、难度更大,因而更须讲究命题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评价建议”中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内容,明确提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同时,对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从情境的创设、命题材料的选择、测试任务的设置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贯彻“素养测试为本”的命题取向,而“素养测试为本”命题取向的中考试题具有关注价值引领、凸显学科特质、强化理性思维、精心创设情境等特征。本文结合福建省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聂丹 《中国考试》2007,(3):41-44,53
“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首次推出了汉语语音测试,第一张试卷的语音测试是专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本文根据首次考试的测评数据结果,对汉语语音测试从具体题目到命题原则、题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首次语音测试题目偏易,区分度理想,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汉语语音测试这一新生事物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2000年高考英语命题意图我国高考考试制度经历了几次比较重大的改革,高考制度不仅有利于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而且对中小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高考测试是常模参照性的选拔性考试,一直在进行改革。命题者坚持“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意交际”的命题原则,贯彻“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有利于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思想,近几年英语经过语言形式的演变,题型设计的更新,不断完善,现在已进入到对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考查,这就是高考命题的总趋势。2000年高考英语试题就集中体现了这一趋势。近几年英语高考已经过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步伐之快,令世人瞩目,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高考改革中积极推进外语听力测试,是我国外语教育测试中的一大飞跃,并且“3 X”高考英语(含听力)考试已经得到了  相似文献   

12.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克里普克论证了“巴黎的标准米尺”是一个先验偶然命题。以语词和世界的关系为切入点,张海澎驳斥了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陈波分析论证了克里普克所举证的命题都不是先验偶然命题的适当例证。龙小平深入分析了先验偶然命题成立的两条理由,对“巴黎标准尺是一米长”既不是偶然命题也不是先验命题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刘叶涛分析了“巴黎米尺”在什么情况下是先验命题,并指出虽然“巴黎米尺”作为先验偶然命题的例证是不合适的,但是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的命题工作,十年来走着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路,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考试作了不懈的努力。始于1985年的广东的标准化考试命题试验,为高考语文命题摸索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的出台,即是一个重要标志; 199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定型,也是这些经验的总结。许多人认为,这一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不论是知识覆盖面的调配、试卷结构的安排、题量的控制、难度的设计,还是题型的选用,都是合适的,它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文章厘定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考试评价发展趋势,提出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测试情境,渗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方法及体现语用规律等命题原则,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命题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推动相关考试评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全面素质,考试是一个重要手段。应以考试的正面导向,使考试服务于“两全”的落实,服务于“三个面向”的坚持,服务于“四有人才”的培养。把好考试关,试卷是关键,改革试卷命题和成绩评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起,浙江省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开始自主命题,至今已有5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命题思路和特色。从2008年高考英语试卷看,无论是在试题的题型、题量及试题难度上与前几年(尤其是2005年开始取消听力测试后)基本保持不变,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求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文学阅读与写作”考试评价标准,从测试情境、测试材料、测试任务三个方面探索命题要点,展示测试工具样例,结合SOLO分类理论,对照学生实然的答题表现进行考试评价及反馈,以此推动“文学阅读与写作”考试评价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基于WEB的开放式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结构及实现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总体介绍.并指出本系统在功能上的特点。“开放式考试系统”解决了以往上机考试系统存在的“封闭性”问题,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通用性等特点,为当前多种学科课程的自主命题、测试、阅卷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9.
鉴于我国高考是“高厉害关系测试”,即高考成绩直接影响考生能否进入高等学校或进入哪类高等学校,指导高考命题和考生复习备考的高考考试大纲对于广大师生非常重要,考试大纲的颁布也有利于将测试“去神秘化”,改变了以前把考试神秘化的做法,如不公布考纲且把题型故意变来变去,中学师生只得年年猜测考题,是否猜中直接影响到考生分数,损害了测试的公平性,而且考试时考生还得耗费时间理解新题型新要求,从而干扰了考试。所以,考试大纲对考生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件,特别是自2005年起的英语考试大纲明确细化了语言运用中听力、阅读和写作各项微技能,除了有利于规范命题专家命题外,也有利于考生备考,有利于消除考生对试卷的神秘感,缓解考试时的心理压力。本主要以全国考试大纲为分析对象,对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进行解读,因为各自主命题省市也将参考全国大纲制定本省市的考试说明,有的就以全国考纲为准。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下称‘综合能力测试’)是对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全体应届毕业生中较为优秀的保送预备生进行的一项资格或水平测试。试点工作于1998年在黑龙江、河北、湖北、四川等省进行,199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年已是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实行的第三年。“综合能力测试”不同于“3 X”中的“综合科目考试”,这是因为前者的测试对象只占当年应考总人数的不足0.6%,因此。其命题设计不强调区分度和选拔功能。但是,“综合能力测试”的实施为“综合科目考试”提供了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程、教材、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日前,本刊编辑部组织北京市有关学科部分中学教师,从学科角度对“综合能力测试”进行了座谈。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三年来,该项测试的命题体现了“不断探索,日臻成熟”的发展轨迹,总体而言,2000年“综合能力测试”是一份成功的测试卷。现将座谈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