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当教师的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 ,今天的许多中学生在作文时好像患上了“近视眼” ,他们作文的材料非常贫乏 ,要么就是我们班同学某某怎样怎样 ,要么就是我家爷爷怎么怎么说 ,或者我们的老师怎样怎样讲 ,或者就是我小学如何 ,中学如何。眼光稍微远一点的 ,则多是一些类似于张海迪、孔繁森、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之类的陈旧故事。由于头脑里的“作文资料库”储备甚少 ,作文时即使搜肠刮肚 ,也无“米”下锅 ,只好没话找话写 ,结果多是一些“空对空”的文章。有的语文教师也只是把眼睛盯住教科书或者留恋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喜欢看外面的广阔现实…  相似文献   

2.
赵群 《海南教育》2008,(12):21-21
这里我主要谈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去阅读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敦促他们去读那些书,以及怎样去读。  相似文献   

3.
这里我主要谈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去阅读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敦促他们去读那些书,以及怎样去读。  相似文献   

4.
人们走进你的生活,或者是为了一个原因,或者他们只停留一段时期,或者他们永远与你相随。一且明晓其中究竟,你就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了。  相似文献   

5.
正胡适先生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看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他用闲暇来打麻将,就成了赌徒;你用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会成为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闲暇去研究历史,也许能成为史学家。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前程。  相似文献   

6.
有关"用心学习"这个话题的声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同学你怎的就不用心学习,你为什么不用心学习?你看某某同学多用心学习,成绩就超过你了;你还不把心都用在学习上,以后什么大学都考不上了!"用心学习"的关键在"用心".怎样叫用心?怎样又叫不用心?你为何说我不用心?你怎的知道我没用心?老师怎样指导学生用心学习?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用心学习?等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7.
郑春晓 《海南教育》2013,(10):39-39
<正>课余常听到同事议论:某某孩子好可爱,穿得干干净净,说话懂事,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好;某某孩子真讨厌,调皮捣蛋,学习不用心,一问三不知。其实,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微笑面对他们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在我的眼里,没有优生和差生,只有优缺点不同罢了。在一次"怎样看待优生和差生"的说话课上,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8.
1.课间十分钟你通常怎样度过?A.有同学主动招呼你和他们一起玩,如果你不能参加,他们还会很失望。B.你和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聊天或者讨论功课或者去教室外面活动。C.你通常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座位上,既没有人主动理你,你也不去理别人。2.同桌无意间翻看了你夹在书本里的私人信件,你会:A.原谅同桌,人家不是有意的,谁让自己不把信收好呢?B.尽管同桌一再说对不起,你心里还是有个小疙瘩,对同桌开始有戒心。C.勃然大怒,指责同桌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3.明天有个小测验,你正在家里紧张地复习,这时有人敲门,原来是同学来向你请教问题。这时…  相似文献   

9.
与书的缘分     
"就像人与人相遇是一种缘分一样,人与书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有些书你买回家由于忙没有立即看,但或许当你过十年、二十年后再去看,你会庆幸你拥有了这本书;或者在某天深夜,你醒来后,随意翻看他们中的一本,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0.
常见:恋人间,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样怎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母亲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之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了、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为了你,你为什么还不好好学习呢?站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窃窃私语,或者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人说: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装满了雷达,他们能探测到我们表达出来的,或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思想。《六A的力量》的作者麦道卫在书中也提到:你可以去骗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有时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4.
<正>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  相似文献   

15.
你会借书吗     
正课堂训练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练习八·口语交际"。想一想你去过图书馆或阅览室吗?你知道怎样借书吗?说一说你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看到了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样找到你想看的书?怎样向管理员借书?如果不知道,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  相似文献   

16.
出国留学被认为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走出国门,跟随父母或者独自到国外去学习、闯世界。他们在国外生活得怎样?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18.
杨军 《现代语文》2006,(11):92-93
恩格斯在谈到文学如何反映现实时,曾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愈好。”[1]后来的小说家也曾作过类似的阐述:“我将让你去偷听我的人物说话,有时他们要说真话,有时他们要撒谎,你必须在他们这样干时自己去判断……指望小说家确切告诉你某些事情是怎样叙述的,就像指望他站在椅子旁边给你拿着书一样的不可能。”[2]这个理论最终由罗兰·巴特完成了语言上最到位的表述:零度写作[3]。我们从小说的缘起进行探究发现:零度写作是对传统写作语言形式的一次反拨和颠覆,有极其重要的写作学价值。它是利用极限的逼近原则建构的一种较为合理的写作…  相似文献   

19.
李浩 《英语沙龙》2009,(2):32-33
有时候,某些人走进你的生活,你便会意识到他们应当出现,出现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了给你一个教训,或者为了帮助你弄清你是谁或者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不可能知道这些人会是谁(也许是你的室友,邻居,同事,久违的朋友,恋人,或者甚至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但是当你定睛凝视他们的时候,顷刻间你便知道他们会以某种深刻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刚刚结束《报酬》一文的讲读教学,而我的眼前却久久挥之不去孩子们那兴奋、余兴未尽的眼神。耳边也时时回响孩子们振振有词、慷慨激昂的讨论。并表明他们今后将如何去读书,以及要读怎样的书之类的话。听了这些不免让我大吃一惊,一篇课文竟有如此神功?朝夕相处了两年多,每每要求孩子们如何去读书时,他们都表现出很被动、很无奈的样子。而这次提到读书他们的目光和语气里充满了无限热情,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