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3.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4.
看到<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吴长安先生的论文<关于"的""地""得"合一的建议>,我深感悲哀.我认为,"的""地""得"切不可合一,现将理由切实而简短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编辑之友》2008,(2):74
遇到"的"、"地"、"得"时,你会不会区别?相信不少大人也会对这三个字甘拜下风.看,这会儿它们成了网名为"长靴"的妈妈的苦恼,因为她读二年级的女儿至今也只会用其中一个"的"字.  相似文献   

6.
“的、地、得”的用法,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在编辑稿件中,发现不少通讯员仍未掌握它的规范用法,常常将三者混为一谈。现摘录一组浅析如下:①场长对如何发展今年的庭院经济作了详细地汇报。②同志们愉快的接受了支援秋收的任务。③王大爷激动的热泪盈眶。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份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在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的附加成  相似文献   

7.
张萌 《出版与印刷》2017,(1):70-72,73
“的、地、得”是汉语中最常见的三个结构助词,音同形不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三者如何区分?是否应该统一使用?这不仅是普通读者的疑问,一些审读编辑在工作中也常常表示疑惑。本文从理论到实例对“的、地、得”的用法加以分析说明,旨在论述三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这也是针对时下主张“的、地、得”合用的呼声提出的一则反例。  相似文献   

8.
就眼下报刊上的文章而言,涉及“的”“地”“得”的使用,总的看是相当混乱的。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有些地处不太容易撕扯清楚。  相似文献   

9.
通过归纳助词“的、地、得”常见的使用错误,介绍“的、地、得”的使用规范,提出应从具体语境出发,选用恰当的助词。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国标准书号》,是我国正式加入国际ISBN系统后相应制定的国家标准。它的优点是每一种出版物都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的识别号,以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这必将促进我国图书的出版发行业和整个文献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并为中国图书扩大国内外市场开辟广阔的前景。中国标准书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标准书号”,它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亦可独立使用。它由10位数字组成,前面冠以字母ISBN。这10位数字分四段,分别是组号、出版者  相似文献   

11.
12.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书稿中经常存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问题,编辑在修改时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有时甚至编辑自己也弄不清该用哪一个,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梳理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用法区别,并针对一些典型的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及容易混淆的地方,旨在通过这样的总结分析,共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14.
要注意“等号”的使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张春瑾等号“=”是表示两个量相等关系的数学符号.B于量A和量B,如果A与B完全相同,则表示为A二B。从这一数学规则可以看出等号的使用有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产生错误。要素一:一个等号应联系着两个量,而不...  相似文献   

15.
黄斌 《声屏世界》2005,(9):57-58
据2005年5月1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当《超级女生》“选秀”到成都后,几天来.数万女生从四面八方涌来报名,现场几乎天天能看到两三公里的长队,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在前来报名的女生中.在校中小学生占了80%,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未得到学较的允许,是逃课前采报名的。  相似文献   

16.
17.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英国广播公司遇到了大麻烦。该公司的记者利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生的身份到朝鲜访问,拍摄纪录片在英国播放,引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生的强烈抗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生们认为,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这种做法,可能会让该学院的学生承担不必要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舆论监督中,暗访是较常用而且效果较明显的一种形式。所谓暗访,就是新闻记者不表露自己的身份,而以相关的身份出现,对新闻事件进行不公开的采访。在这里,所谓的相关身份是指,按照采访的需要所充当的社会各种角色,可以是顾客,也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商人,也可以是打工者。暗访中,记者往往与新闻事件融合在一起,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