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情境展示 下面截取的是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白兔与月亮>中的三个教学片断. 情境一 师:课前教师已布置了同学们预习课文,大家认真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光明大道教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解释下列词语.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师:(排成四个方形的学习小组)今天这样分组合作学习和平常学习不太一样,平常学习主要是个体的智力劳动,今天的学习要发挥集体的智慧(板书:发挥集体智慧)。这一节课老师先给你们出题,各小组长组织学习。第二节课每个组的同学都要到台上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板书:展示合作成果)。我还要请几位老师坐在评委席上,给每组打分,最后看哪一个组得分最高。(解题,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启蒙”的词义。)师:从课题看,你认为这篇课文要抓住什么来写?生:难忘的”。师:为什么令作者“难忘”?从这“难忘”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课堂上的小插曲似乎比其它学科更让教师“防不胜防”。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缺乏应变经验的老师常陷入一些“尴尬”之中。a.实验操作时,学生观察“偏轨”。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氧气》时,指导学生操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引导学生观察。大部分学生都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我正要引导学生顺势得出结论,完成本环节教学时,一个平常寡言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的东西掉下来。”我当时就面红耳赤,不知所措。时至今日,此事仍令我反思:多么细心的观察,多么可贵的探索!这种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问题起因]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教学内容,作力公开课来展示或者观摩课来研究的似乎不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受教材编写意图的束缚和在教学设计上有较难突破”等因素有关。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特选择其作为校本教研的个案进行探究:即在教学内容十分普通或者习以为常的课中,如何冲破教材编写者的思维定势,在教学设计上力图有新的突破,把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并为校本教研从“平常引向深入”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有幸在浙江绍兴观摩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的一堂公开课,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敬佩之余有一疑问一直萦绕于怀,那就是:公开课为何“高课低上”? 魏老师这堂公开课的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上的是高三的课文《硕鼠》。用高年级教材给低年级学生上课,魏老师不是第一人,数年前钱梦龙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就是这样上的。那一次钱老师是对初一的学生上初二的课文《死海不死》。目前一些地方的教学公开课已有此类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来上公开  相似文献   

7.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位教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教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教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镜头二]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预料的场面出现了)师:同学们真聪明!谁来背给大家听听?生(异口同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顾名思义,应是公开展示的真实课堂,不是“表演课”。通过对“公开课”的观察、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感悟和反思,探讨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一项教学教研活动,用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策略、推广教学经验。然而,由于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强力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但是,对“公开课”  相似文献   

11.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2.
有 两个 年 轻的 女教 师 愉快 地走进 各自 的 教室 ,一 个发 现黑 板上 画 着 一 个 人 头 像 , 上 面 写 着“×× (老 师的名 字)遗像 ”四 个大字;一 个 发现 教室 的 墙被 涂成 了黑色。 看 来, 一场 暴风 雨 就 要降 临在这两 个教 室里了 。 A 老 师 面 带 笑容 , 对着 画 像欣赏 了一 下,转脸 环视 全 班,平静地说 :“ 画 得很 像 我 ,字 也 写 得 不错,可 是 多 写 了 一 个 字 。”当 她 从学生 的表 情上 认 定画 像是 王 小虎的“ 杰 作 ”之 后 ,点 名 提 问 了 他 。王 小 虎 回 答 ,多 了 一 个“ 遗 ”字 。“ 为 什…  相似文献   

13.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2,(12):34-35
我们教研组有位年轻的胡老师要上公开课。她拿着《藤野先生》课文来问我:“师傅,这课怎么上啊?”我说:“离上课还有几天,你每天把这篇文章看两遍,同时要勾画圈点并作批注;等到你把文章读透、读到烂熟于心时,自然就知道怎么上了。到时候我再和你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有引领课堂教学优化发展的作用,能够展示教师个人的才气和魅力;家常课重在积累和养成,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有平日"家常"的滋养,才会有"公开"时的底气和才气。教师既要重视家常课的积累,又要珍视公开课的机会,以公开课的心态来上家常课,与教师集体抓好备课和反思两个环节,就会把家常课也上得活色生香,焕发事业风采。  相似文献   

15.
“分散排课”指的是一种小组课的排课形式。我校在1995年以前,声乐、钢琴三人小组课是这样的排法: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至第二周,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由音乐教研室(组)来分配声乐、钢琴小组课的师、生名单,然后把各位教师本学期应带的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由师、生自已协商具体的上课时间。学校总课表上并不规定这两门课具体的上课时间。这种排课形式是沿袭了音乐学院过去“一对一”的排课法,本文把这种排课方法称为“分散排课”。  相似文献   

16.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17.
近读《人民教育》2004年第18期的《要温度,也要深度》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曾多次置身于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陈婷 《福建教育》2009,(9):14-14
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三个月,校领导就点名要我上一节公开课。作为新教师,我深知这节“亮相课”的重要性。在忐忑不安中,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把课上成功,给全体同事留个好的印象,也给自己一份信心。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 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 的环节: 师:小朋友们想想看,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 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