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材对<阿Q正传>由节选到全文入选,且单独构成一个单元,与<红楼梦><史记>一样成为专题,我们对<阿Q正传>的研究也应该从局部走向整体.国外研究者对<阿Q正传>整部作品的研究,许多意见和看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对有关资料收录较为齐全的两本书:一本是<说不尽的阿Q--无处不在的魂灵>,陈漱渝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9月版;另一本是<阿Q70年>,彭小苓、韩蔼丽编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时期,艺术地总结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曾是鲁迅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收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集<呐喊>中的<药><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都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要使革命"从新做起"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中篇小说<阿Q正传>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据载:今年暑期开学,各地教材又换血了.有人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有鲁迅的<阿Q正传><药>和<纪念刘和珍君>. 网上某项调查说,不少"80后"网友,支持删掉鲁迅文章.网友remeo说,他对鲁迅的文章有心理阴影,又长又拗口,老师却要求篇篇会背,"因为背<社戏>,我脸都被打肿了".  相似文献   

4.
教学构想: 为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避免小说单元教学的单调和乏味,并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这个教学资源,笔者把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的小说与高中语文第四册读本的小说一起进行了单元重组,把课本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守财奴>与读本中的<泼留希金>重组为外国小说单元.具体教学上又分为若干个专题,本篇教学设计就是其中的"吝啬鬼"专题.其他几个专题分别是:套子--从有形到无形;虚荣--从消极到积极.  相似文献   

5.
《阿Q正传》改编门外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正传>成功上映.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本文举例分述了鲁迅本人几次对<阿Q正传>改编的态度,重点就81版<阿Q正传>的改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在,鲁迅作品在教材调整中瘦身了不少.我不知道"文革"前的教材是什么样的,但"文革"后的情况我是知道的.鲁迅作品有不少被选入教材,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社戏><祝福><阿Q正传>等,我当学生的时候虽没读过百遍,但篇篇烂熟于心;后来教书,对这些篇目依然情有独钟,做了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吕萍 《文教资料》2008,(29):16-18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中萌发出基督教的救世精神.因此本文以基督教中的救赎概念观照鲁迅的四部小说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伤逝>),期望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特定意象的分析,品析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宗教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它不仅塑造了阿Q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不朽形象,批判了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国民劣根性,而且以其巨大的时空穿透力,走向世界,影响未来.  相似文献   

9.
阿Q和陈奂生分别是鲁迅<阿Q正传>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中的主人公,"爱热闹"和"精神胜利法"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而他们的不同则是:阿Q是无心的"看热闹",陈奂生是有心的"凑热闹".这种不同除了与时代、社会相关外,也给我们在新时代构建新的精神引领以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想] <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选在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下"诗从肺腑出"板块中."诗从肺腑出"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另外三首是<登高><琵琶行><锦瑟>.  相似文献   

12.
阿Q是鲁迅先生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那永不衰败的"精神胜利法"的实施,以及为此所做出的言行举止,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那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受人欺凌的种种不幸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或深表同情.<阿Q正传>带给读者的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喜交集"的艺术感受,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多地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出现较大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作品被删除,编者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事实上,自高中课改以来,每年都会有关于语文课文删改的争论.去年就曾经因为鲁迅文章的大幅减少引起了舆论争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着辉煌的文学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兴观群怨"的<诗经>到深刻批判国民性的<阿Q正传>,中国文学如"一江春水"滋润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在<阿Q正传>里,当"举人老爷的船""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阿Q宣布自己"造反"以后,赵太爷等人遇到阿Q时,鲁迅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6.
在<阿Q正传>里,当"举人老爷的船""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阿Q宣布自己"造反"以后,赵太爷等人遇到阿Q时,鲁迅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7.
侍宝华 《考试周刊》2014,(98):24-24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教材里的课文,如果我们沉下心来,浸润其中,心领神会,那么其中的精神家园、物质生活、美好爱情、浓郁诗情……都会尽收眼底;当我们对文本融会贯通、化用语言时,常会有满目芬芳青青草的新奇感。一、贴着专题看课文翻看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读本,每个专题前有简短的导语,课文之后有"资料链接"和"感悟思考",如:语文读本必修二就分成了"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远去的风景与爱  相似文献   

18.
阿Q是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有什么性格特征?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课本、现代文学史教材几乎都把它归结为精神胜利法.但是,当我们仔细去读作品时,就会发现,精神胜利法只是他性格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作为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阿Q的性格具有多个侧面,是一个多侧面的复合体,除了有精神胜利法外,至少还应该包括"奴性"、 "无赖性"和"投机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他们属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本文试图通过对外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和中国鲁迅<阿Q正传>中阿Q两个人物的对比,论述了他们"精神胜利"的不同表现,从文化背景及传统的不同,揭示出了他们"精神胜利"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潘艳 《文教资料》2008,(17):24-26
前东德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鲁迅小说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同名戏剧<阿Q正传>.文章着重对戏剧中的阿Q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改编的戏剧与中国的小说原著之间有哪些继承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中出现"创造性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