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儒家文化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 ,其两个组成部分 (精英儒家文化和世俗儒家文化 )里都存有功利理性的成分 ,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能得到展开而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逐步展开 ,儒家文化的功利理性面将会日益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对它进行挖掘与改造 ,儒家文化将会象韦伯所论及的新教伦理一样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将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3.
悠悠的历史,辉煌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谱写了一页页灿烂的篇章。今天,当我们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回想三千年中华民族的历程,自豪与沉重并存,更感任重而道远。传承文明,继往开来依然是新时代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连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1):51-57
从宏观的层面出发,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与西方文化特点的比较中,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作如下构想:解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还道德以科学的基础;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世纪的新道德教育观,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孙学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2):90-92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语文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儒家学说肯定人的价值,给予世人关于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些准则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被掩盖光芒,其中关于道德的学说、关于修身的学说以及对“和”的追求,对当今道德文化教育和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可以将儒家文化中的优秀观点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语文学科的独特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当前我国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当代德育地位不被重视、目标政治化、理想化、德育方法不科学等。发挥儒家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加强德育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德育价值,对于探索当代德育的新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始于中国,时至今日却昌盛于韩国,成为韩国人教育和生活的基本依据,作为我国的“国学”,儒学理应受到正确而客观的礼遇,但事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儒家文化在中韩两国相似的历史入手,通过对比中韩儒家文化的现状,并借鉴韩国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对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之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桂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95-96
由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湖北炎黄儒学研究会和黄冈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2—23日在黄冈师院隆重召开。黄冈师院副院长刘焕彬教授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湖北省社科联主席顾海良教授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黄冈师院院长尚钢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湖北省社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摇篮。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学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当代学生思维开阔,求知欲强,接受能力比较好,但也存在阅历浅薄,知识面窄的弱点,对优良传统化了解不够。因此,必须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化精华,以此来丰富道德修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用儒家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的漠视突出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本身的弱点说明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用儒家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领悟生命的神圣,体认生命的价值,防止生命被异化,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志山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4):62-64
儒家道德化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尤其是它所提供的传统美德,对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承宗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65-67,70
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家”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4.
弘扬儒家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恩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1):30-32
弘扬儒家文化 ,建设精神文明 ,至关紧要而迫切。其中 ,弘扬孔子的文化思想、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要中之要。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体制。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仍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通过从儒家文化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为师之道等方面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辩证客观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李洋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28-130
儒家"塑造个人理想人格"的直接目标及"培养治国安邦贤才"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政治精神相契合;儒家德育的"仁爱观"、"中和观"、"自强观"可丰富高校精神文化的人本性、和谐性和进取性;儒家的"思学观"、"践行观"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8.
深层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显示其内在生命特质以区别于他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并不只在于衣、食、住、行等器物层面上的不同,也不在于经济模式与政治制度上的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某种集体的深层文化精神。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造就了各民族的集体民族认同感,这就是超越了狭隘民族界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实现一种道德自觉的境界。可以说人伦秩序,道德教化,这是中国儒学反复论证的主题。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他可以不相信宗教,却不能够不在儒家思想的支配下,于生死关头舍生取义。这种道德理性的力量在精神领域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远不是对物质功利的追求所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张之方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8-130
中国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息息相通,其基本特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儒家道德思想的积极方面有助于坚持当前学校德育的首要地位,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学生的自学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37-4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途径与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理想和追求的功利化,价值悬浮,缺乏公民意识等。而传统儒家文化在应对这些现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完成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