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淑玲 《今日科苑》2007,(20):107-107
近年来,国家确立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整体上基本达到了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并以此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然而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由于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和内部管理方式的调整,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与全国的整体情况有较大出入。本文以某市为例,实证分析当前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晓莉  李睿 《科技与管理》2012,14(4):88-92,99
依据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水平,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房地产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力度与时滞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利率的影响效果明显,同时与房价呈负相关,货币增长量和房价呈正相关,时滞上货币增长量作用小于利率,但其效果不明显。货币增长量对低房价地区影响效果明显,而对中等房价地区影响较弱,而利率对低水平地区调控效果弱,甚至出现反转现象。因此,针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具有"一刀切"的特点,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手段,才能对房价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Maxwell J.Fry的财政支配假说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的,本文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在中国的货币政策领域也存在着这种财政支配现象,从而指出提高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方法应该从财政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施加两种约束的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不仅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证实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房价短期高涨的最主要原因;而且指出:房价的过快上涨对我国的消费和非房地产投资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的内部传导(货币政策作用于股票市场使之趋向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进行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得出结论: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股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渐增大;股市对各次利率调整的反应是不同的,在近几年利率连续下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弱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一刀切式的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满足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被动的基础货币供应和冲销政策的角度,研究中国货币供应在部门间和区域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通过模型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统一的总量性冲销政策导致了中国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流动性过剩,中西部流动性不足。通过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又以国内信贷回笼货币的总量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区域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东部地区投放过多,流动性明显过剩,经济过热;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经济增长缓慢,人民收入较低。因此,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的外汇占款冲销政策的制定,应由中央银行下放权力到地区分行,依据各地区具体的金融形势具体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随后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利率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弱。最后建议: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货币政策调整必然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兴和转轨时期,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效果和特点必有别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票据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票据市场传导机制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量自回归(VAR)、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等方法,对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通过票据市场传导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晓勇 《科学中国人》2007,(11):120-123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调整其二者之间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各国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1994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数据,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了定量和实证的分析,笔者认为,以股票市值为代表的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其股票市场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央银行应尽快将的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纳入货币政策的制定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桂林毛尖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不断提高桂林毛尖茶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品质,提升桂林毛尖茶产业水平,推进桂林毛尖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自主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超强竞争时代也随之来临。以此为契机,拟从维度层面探索顾客参与通过界面管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维度的的影响机制,采用层次回归法检验界面管理在顾客参与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间的调节效应,从而为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顾客参与的重要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相似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浏  肖纯  梁金定 《软科学》2011,25(5):47-52,68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品牌延伸中的相似度因素对消费者不同品牌偏好度在延伸评价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在高度偏好品牌还是在中度偏好品牌延伸情境下,当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产品满足一般程度的目的一致时,消费者比较难以对相似度做出迅速判断;消费者对高度偏好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随着母子品牌产品之间相似度程度的增强而强化,反之亦然;消费者对中度偏好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与母子品牌产品之间相似度程度先强后弱,呈倒U型关系。最后对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及研究方向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4):30-34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优势。现有的技术创新研究基本上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裂开来,单纯从市场或市场组织方面孤立地研究某一种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而在有关的产业群研究中,又都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小企业群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考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竞合角度来分析,本拟就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从而给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拓展镶嵌自主性理论,构建了政策镶嵌度、企业行为与绩效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政策的获益性、复杂性、适合性、信赖度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政策的获益性、信赖度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政策的复杂性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该结果说明,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提升政策的获益性和信赖度,降低政策的复杂性,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本研究最后还发现,企业绩效的改善受企业资本额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2008-2014年面板数据,构建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科发展水平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既存在长期的均衡作用,同时存在短期的影响作用,且短期的弹性高于长期的弹性,同时图书馆年度经费的投入对科学研究的影响高于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恺荣 《情报科学》2005,23(8):1191-1194
本文分析了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网络引文文献数量的增长态势;探讨了现行的核心期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现行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本形态。依据核心能力特性,人力资本可划分为四类:核心人力资本、专用人力资本、辅助人力资本和必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类别不同,其对组织核心能力的贡献差异明显,需要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本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可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魏瑞斌 《现代情报》2011,31(10):100-106
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了Scopus收录期刊SJR指数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期刊SJR指数的分布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数据表现出集中与分散的规律。SJR指数的理论值与期刊序号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kxb来表示,这个方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很高。SJR指数的理论值与期刊数量、期刊所在学科等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