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讲授红军的战略转移时 ,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泸定桥架设在大渡河上 ,红军长征的路线应是先夺桥 ,后过河 ,而教材的表述却是“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既已过河 ,还夺桥干什么?教材的表述是不是错了?我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质疑精神 ,然后对他说教材的表述没有错 ,为什么呢?红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攻占安顺场渡口后 ,由于船的最大容量可坐40人 ,往返一次要一个多小时 ,按这种渡法 ,全军过河需一个多月 ,这是敌情所不允许的。当时架设浮桥作了几次探索 ,都失败了。……经过研究决定 :“一师和干部团在这里渡河 ,循…  相似文献   

2.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由于渡河的工具只有3条木船,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一天天向红军逼近,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红军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文武全才的翼王石达开。这位当年在湖口、九江打败湘军水师,险些生擒曾国藩使清军  相似文献   

3.
4.红军的涯 解·是如何绕过榔 锡脸滩的? 名勇士,冒誉对岸敌守军 不畏大渡河激流骇浪 7.沪定桥已被敌军拆除木板,只剩下根铁势 渡河上。红军名勇士冒着敌守军密集火力, 索,攻占了对岸。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 区的企图彻底破灭。69 攀踏着铁 地闪我们也"走"长征路 强渡大渡河@张帆 @奕琦  相似文献   

4.
关于强渡大渡河的红军是“十七勇士”,或“十八勇士”,一直有争议。1982年4月17日杨得志同志给《历史研究》编辑部的信中指出:“当时我们从敌人手里先搜缴到一条船(有的文章说两条船,此情不确实)。因大渡河水深流急漩涡多,没有八、九个船工撑这条船是不敢过河的,加之船身又小,除船工外,每次只能乘  相似文献   

5.
问:红军是怎样渡过大渡河的?答:1935年5月下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战胜敌人和天险,从安顺场和泸定桥两处渡过敌人把守严密的大渡河,对红军的胜利前进具有很大意义.大渡河和金沙江同为长江上游,这年5月1日到9日,中央红军渡过了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冕宁直扑大渡河,准备从安顺场渡河.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在大渡河边消灭红军.他命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率伪中央军尾追红军;任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倾全部兵力增防雅安、荥经、芦山、宝兴各县;急调刘湘的一个旅驻守富林和大树堡;又派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扼守安顺  相似文献   

6.
由邓小平同志题字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已于1983年5月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落成,但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到底姓甚名谁呢?所说各有异同: 一、肖锋著:《长征日记》:“他们是:连长熊尚林、二排长曾令明、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光吉、肖桂兰、宋祥云、谢良明、丁流明。”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展牌:“十  相似文献   

7.
稍有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常识的人,对安顺场都熟悉,这是因为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在安顺场发生了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第一件是,1863年5月,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在那里,7000太平军惨死在清军刀下。第二件是,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甩开几十万敌军的追击,直插大渡河,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当时,蒋介石高叫,要朱毛重  相似文献   

8.
《飞夺泸定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该文精彩地描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22名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过程。最近,某权威报刊独家披露:经最新查证,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8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确认: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在此之前,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一八五七年六月从天京出走,带领太平军大批精锐部队转战数省后,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覆败。这是太平天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评价石达开这个历史人物所必然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解放后,国内史学界对石达开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意见:一、认为石达开是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但是在天京事变后,他把太平天国大批的最好兵将带走,远征不返,造成了太平天国最严重的分裂行动。二、认为石达开在内讧的血腥屠杀中是主谋人之一。他屠杀同志,反抗中央,搞分裂活动,是严重的罪行,而不是一般的污点。三、认为石达开是始终忠于天国的英雄,他的出走只是迫于形势。后来,他跨越数省远征,一直与敌人作不屈不挠的战斗,  相似文献   

10.
邵文 《老年教育》2010,(9):18-19
石达开藏宝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据说,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示意图,图上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长征     
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前有堵军、后有追兵的征途中,红军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足迹踏遍半个中国。长征是一个“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当时的“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指着军事地图说:“他们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死亡。”他确信,红军是“石达开第二”,将重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以后,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孜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遇到了千难万险,其中最艰难的要算翻越大雪山了。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上,来到了海拨四千多米的大雪山  相似文献   

13.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的著名诗篇。诗中所说的五岭即南岭,是我国南部的著名丘陵,由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五座山岭组成。乌蒙是云贵交界处的一座山脉,诗中所指是云贵地区。在这里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夺取安顺场,强渡天险大渡河。尔后,中央红军开始了翻越雪山的艰难历程。岷山是四川省境内的一条山脉,在松潘草…  相似文献   

14.
白文祯 《山东教育》2005,(10):24-25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学生能正确理解“飞”“夺”二字的含义,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对比的方法,读议结合,层层突破。  相似文献   

15.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是太平天国“文武备足”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之一。他为太平天国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也犯过无可挽回的错误,最后导致了大渡河畔历史悲剧的结局。石达开能诗,但真作不多,这首诗是他离京“远征”转战途中,1862年初驻军贵州大定与苗胞欢聚时即席所赋。原诗是1957年9月贵州大定县人民委员会寄给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的一篇《石达开与苗家》的  相似文献   

16.
“贡嘎山”彝语称为“俄定尔曲勃”,意为“雪地螺白山”;“安顺场”彝语称为“仅莫木”,意为“仅莫家人的居住处”。“大渡河”彝语称为“德薄亦莫”,意为德薄河。这些彝族地名和河名的形成均早于现代彝族迁居当地之前,为彝族古地名和河名。从贡嘎山、安顺场和大渡河这些彝族古地名的存在可看出:大渡河流域曾是古代彝族先民迁徙的重要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潮。12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这种斗争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在1936年初,我党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于2月17日发布《东征宣言》,宣布红军“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20日红军突破天险黄河,开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导读》2024,(3):8-9
<正>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所涉地域最广、经历战斗战役最多。数十万四川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至今,四川人民勇于奉献,积极改革,实现了一个个建设成就和乡村脱贫传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四川,红军战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场场耳熟能详的革命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文章结构紧凑,描写生动,情节曲折,用词准确,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是其中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天京事变,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或比较明确的概括。通常,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这个事变从一八五六年八月“杨秀清谋篡洪秀全位起”,至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忌惧祸出走止,前后为时共十个多月。”“中间经过洪秀全密命杀杨秀清,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谋夺政权,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军民齐心杀了韦昌辉,欢迎石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