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他分别请了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并  相似文献   

2.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笔者曾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看到的一幕:教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钟》。教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一共描写了哪几种花?学生1:牵牛花。(教师出示牵牛花图片)学生2:蔷薇。(教师出示蔷薇图片)学生3:睡莲。(教师出示睡莲图片)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听一位教师上《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伊始,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醒学生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7.
注重学法指导,变讲堂为学堂,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犹如一对孪生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好的教学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为此,教学中要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的3—8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分几层写的?然后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品味、体会先遣部队严守纪律、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最后,再让学生用三读法自学3—8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  相似文献   

8.
导入新课。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首先,谁能向大家介绍家蚕?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记自然段,想一想:蚕的生长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分段细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教师点拨:“就靠”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齐…  相似文献   

9.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0.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1.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12.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本课特点,教学中可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一、图文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之后,采用图文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首先教师范读课文,提出具体要求:①骆驼和羊走到了什么地方?②园子四周有什么?③围墙里有什么?④骆驼和羊是怎样吃树叶的?⑤结果怎么样?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听完老师范读  相似文献   

14.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5.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3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清政府修建铁路,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要挟和嘲笑. 师:不错,说得简洁又准确.课文第2、3自然段讲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课题却叫"詹天佑".把二者连起来想,你有什么问题? 生:第2、3自然段似乎和詹天佑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自然段? 师:问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评析:教师启发学生紧扣课题,质疑问难,生成颇具思考价值的问题,为课堂学习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如此启发,既自然地生成了问题,又巧妙地把生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给了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阅读《穷人》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提问: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提问,而不问: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显然  相似文献   

17.
讲读课文少不了提问,教师往往借助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提问要起到这个作用,还很有讲究。我两次教《爱迪生》一课,对此颇有感受。第一次教这一课,提问只求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句段作答,因而缺乏深度,比较呆板。如教第二自然段,我的提问是:爱迪生在哪里做实验?他怎样在那里做实验?教第二自然段时,我的提问是:有一次,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爱迪生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这些问题确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段课文,但对课文的真正含意(爱迪生在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动摇,由此表现了热爱科学和顽强刻苦的精神),学生却感受不深。同时,由于学生只需按课文来回答,思维训练就很薄弱。  相似文献   

18.
由简到繁读懂自然段——小学语文第五册自然段复习建议□普兰店市教师进修学校才云第五册教材要求在讲读教学中,除了抓字词理解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里明确强调中年...  相似文献   

19.
一、注意培养概括归纳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要紧密配合这一重点。根据“读写例话”中“给课文分段,把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一下。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这样归纳出来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具体了”这一方法,可先让学生按自然段阅读课文,概括段意,然后提问: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初冬自然界的景物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进行词、句训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体会课文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  教具准备 :计算机、实物影仪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初冬的什么 ?分哪两个部分来写 ?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雾时的景象 ,哪几个自然段写雾散后的景象 ?  二、讲读课文   (一 )讲读第一段 (1~ 4自然段 )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