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曾经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广泛影响力的苏州评弹因传播媒介发生变化而受到冲击,导致听众减少,市场萎缩.电视剧《都挺好》因为采用苏州评弹作为主要配乐,使得富有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苏州评弹随着该剧的走红而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给当下苏州评弹如何在现代传播媒介中创新发展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评弹是一种曲艺说唱艺术,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统称。苏州评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故事。苏州弹词(俗称小书)又说又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苏州评话和弹词均用苏州方言表演,江南地区广泛流行。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称赞苏州评弹是"中国最美的声音"、"天籁之音"。2006年,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积极予以扶持,但苏州评弹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如  相似文献   

3.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是评弹艺术家徐丽仙创作的旺盛时期.那时候,几乎她的每一新作都成了 上海评弹团的保留节目,她的"丽调"到处风靡,戏曲界、音乐界、电影界有不少丽调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是知名的艺术家.歌唱家喻宜萱就曾写信向徐丽仙表示自己的倾慕.有一个时期,江苏省歌舞团的资料室借出最多的是徐丽仙的唱片.评弹女艺人和票友们竞相摹学丽调新腔运用于自己的演唱之中.丽调成为了评弹界演唱最为普遍的女声流派.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中波1080千赫苏州综合广播,是一个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地方媒体。六十多年来,频率的整体架构、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编辑记者人员的配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一档以传播苏州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苏州评弹"为内容的节目——《广播书场》却一直坚守至今,和听众一起"品味弹唱艺术,感受评弹魅力"。  相似文献   

6.
刘海涛 《视听界》2007,(6):77-78
2005年9月26日,江苏电台惟一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评弹》诞生。作为江苏台早新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评弹》每周一至周五早7点35分至7点55分在中波702播出,周六为子栏目《江苏周刊》。节目每天选择一件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请到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和主持人对话、交流,对社会现象、新闻事件作追踪报道和深入探讨。节目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7.
陈云是上海青浦人,从小就对流行于江浙沪的传统艺术——苏州评弹情有独钟。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陈云更是与评弹界人士有了持续30多年的交往,并长期对振兴评弹进行调查研究、发表意见。1981年4月5日,他就评弹作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示,成为评弹艺术及整个戏曲曲艺界乃至文化艺术界发展的指引方针。值此纪念陈云同志诞生110周年之际,原上海评弹团团长、91岁的吴宗锡先生回忆了他所亲历的陈云与评弹界的交往。  相似文献   

8.
正6月11日至13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胡旺林到江苏考察指导工作,先后听取了江苏省档案局和南通、苏州两市档案局的工作汇报,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三个档案馆新馆。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项瑞荃陪同考察。在南通、苏州考察期间,南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黄巍东,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南通市副市长单晓鸣陪同考察和参加相关活动。考察期间,段东升、胡旺林听取了江苏省档案局和南通、苏州两市档案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情况汇  相似文献   

9.
苏州评弹是吴语地区一种以说为主、说唱结合的舞台曲艺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大体可分为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挡,两人的双挡,三人的三个挡。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北吴语太湖片的苏州方言演唱。声似涓涓溪流,韵如丝绸绵柔,悦耳动听,富有弹性,令人心旷神怡。上世纪60年代根据评弹曲调编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通过余红仙的经典演唱风靡一时,红遍大江南北。当时无论会不会吴侬软语,或能记住几句唱词,人们都能跟着广播哼唱几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足以说明评弹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史《弦边婴宛: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周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书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吴琛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申浩,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评弹1949: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张盛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伴评弹而行》,周良,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月8日,第13届全国 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暨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苏州电视台选送的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获得“星光奖”三等奖,这是我们苏州电视台1982年建台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在此之前,1999年苏州电视台选送全国的五部(件)电视文艺作品全部获奖: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评弹MTV《莺莺操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奖;评弹戏歌《小巷情思》、音乐电视《水乡寻梦》获银奖;电视散文《父亲与车》获铜奖。 许多朋友问我:“一个小小的苏州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全国获得这么多奖项?”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2.
封士清,1922年12月出生于灌云县岑池区孙庄.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陇海支队第三团二营(驻灌南县上马台),先后任一连二排代理排长、八路军东进第五纵队三支队副排长,1940年入党.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六团副排长、排长,苏皖区滨海大队排长、副指导员,华中独立十旅二十九团连指导员,华东野战军十二纵三十五旅二团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在淮阴徐溜战斗中负伤,后任淮安行政公署公司保卫科长.1950年后任淮阴专区荣军学校大队长.1953年任江苏康复总院(苏州)教导员.1955年任江苏中医学校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1956年任江苏省卫生厅药政处处长.1958年任灌南县新安镇镇长、党委书记.1963年任江苏省东辛农场副场长.1970年回灌云,先后任县卫生局长、县工会副主席.1983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本文系笔者根据祖父封士清口述亲身经历,记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3.
顾欣     
《档案与建设》2011,(4):39-40
歌唱家顾欣,1956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7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宗璞副教授。1977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曾两次荣获江苏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独唱演员奖"。1981年赴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音乐理论家谭冰若教授专攻歌剧史及歌剧演唱。1982年随团赴美国访问演出获得好评,《华盛顿邮报》评价为"使人震惊的戏剧性男高音"。198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干部进修班,师从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  相似文献   

14.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汪伪南京政府的大小傀儡,均以汉奸罪由国民政府先后予以逮捕.因江苏省高等法院在苏州,审奸工作的重点也集中在苏州.当时笔者在无锡《江苏民报》工作,受命驻苏采访,虽时序倏忽五十余年,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份,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志愿者协会共同评选的2013年度江苏省百优志愿者服务项目"小薇奖"结果公布。江苏连云港《苍梧晚报》清洁海岸义工团组织实施的"海纳百川——海州湾入海河口生态调查"大型新闻公益活动荣获"小薇奖"。"海纳百川——海州湾入海河口生态调查"之所以入选江苏省百优志愿者服务优秀项目,是因为该报创新融合新闻和公益,在  相似文献   

16.
活动     
《视听界》2010,(6):5-5
《同邀明月》“江苏台湾周”闭幕晚会圆满落幕 9月21日晚,晚会由江苏广电总台、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联合举办,在古城苏州圆满落幕。晚会在江苏卫视、江苏国际频道、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全程直播。  相似文献   

17.
陈婷 《视听界》2010,(2):96-96
2009年4月-5月,江苏新闻综合广播、江苏新闻广播、金陵之声广播电台、苏州新闻广播联合新加坡新传媒广播频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组织了“苏州工业园十五周年”大型新闻行动。这是江苏广播首次与境外媒体双向交流、联合采访、联动播出。  相似文献   

18.
人物     
《档案与史学》2011,(11):3-3
李平书(1854-1927),祖籍江苏苏州。生于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原名安曾,字平书,三十岁后改名钟珏,号瑟齐。晚号且顽。  相似文献   

19.
胡晓舟 《出版参考》2010,(12):24-25
1937年8月的一天上午。古城苏州笼罩在一片热浪之中。此时,位于城南的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的会议室却门窗紧闭,还拉上了厚厚的窗帘,一个紧急召开的馆务会议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0.
汪家熔先生《清末地方官书局》一文(载本刊1990.1)称“江苏书局,由江苏巡抚丁日昌在同治七年(1868)奏请设局。江苏巡抚驻苏州,所以书局又被称为苏州书局。江苏书局一开始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